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御沟新柳》
《御沟新柳》全文
唐 / 李观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御沟回广陌,芳柳对行人。

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畏逢攀折客,愁见别离辰。

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

嫩阴初覆水,高影渐离尘。

莫入胡儿笛,还令泪湿巾。

(0)
注释
御沟:皇家沟渠。
广陌:宽阔的道路。
芳柳:绿柳。
行人:来往的人。
翠色:翠绿。
年光:时光。
攀折客:攀折柳枝的旅人。
别离辰:分别的时刻。
章台:古代宫殿附近的道路。
禁苑:宫苑。
嫩阴:嫩绿的树荫。
尘:尘嚣。
胡儿笛:胡笳声。
泪湿巾:泪水打湿衣巾。
翻译
皇家沟渠在宽阔的道路旁蜿蜒,绿柳依依,面对着来往的行人。
每棵树都翠绿欲滴,新一年的时光在每一棵树上崭新展现。
我害怕遇到攀折柳枝的旅人,更怕看到分别的时刻来临。
近处的柳树倒映着章台上的马匹,远处则分隔了宫苑的春意。
嫩绿的树荫刚刚覆盖水面,高大的柳影渐渐远离尘嚣。
请不要让胡笳声吹入,那会让我泪水打湿衣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开篇“御沟回广陌,芳柳对行人”两句,通过御沟旁柳树的繁盛,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广陌"指的是宽阔的大道,而"行人"则是路过此地的人们,他们被这满眼的翠绿所吸引。

接着“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进一步强调了柳树的繁茂和春天更新换代的生机。"翠色"形容柳叶的颜色,既鲜明又深沉,而"年光"则暗示时间的流逝,每一年的春天都带来新的生命力。

然而,“畏逢攀折客,愁见别离辰”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畏逢"意味着偶遇,而"攀折"则是指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愁见"表明诗人内心的忧伤,而"别离辰"则是指那些不得不分别时光。

“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两句中,“近映”可能是指近处有马匹停驻,影射出一副行将出发的场景,而"遥分"则意味着远方的别离,"禁苑"可能是指皇宫附近的园林,这里的“春”字既可以理解为季节,也暗示着美好的时光。

诗的最后两句,“嫩阴初覆水,高影渐离尘”继续渲染出一片离别的情绪。"嫩阴"形容初生的柳荫覆盖河流,而"高影"则是指日影渐长,这里的“离尘”既可以理解为远离尘世喧嚣,也可能暗示着心灵的超脱。

结尾处,“莫入胡儿笛,還令泪湿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乐音的警惕,因为它可能触动人的情怀,引起不必要的哀伤。"胡儿"是古代北方民族的笛子,而"还令"则意味着再次,让人不禁泪水涟涟,这里的“巾”是手帕,用来拭去眼泪。

总体来说,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作者介绍

李观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凤凰台上忆吹箫.听秋虫

一声凄其,数声哀怨,世间何物能忧。

惹褊情南阮,涕泪长流。

多少繁红嫩紫,悲咽处、叶落香收。

何况是、残灯夜雨,白发新秋。休休。

冯唐已老,有角吹残暑,雁语南楼。

怅迩来踪迹,又客皇州。

总是孤臣孽子,千载后、唧唧啾啾。

云窗内、閒吟閒写,与尔同愁。

(0)

雪霁

雪霁平原暮色清,温暾才落野寒生。

恍疑冻树花争发,且喜春田麦未萌。

布帐灯竿夺星灿,旌门鼓角入宵鸣。

依稀前岁东巡况,触绪难忘怆恻情。

(0)

渡黄河

一带黄河经两度,省方中土记初来。

风平稳过柳园渡,云表回瞻繁氏台。

学海波涛不舍耳,拍天气象实雄哉。

长堤舄奕金墉固,疏导常怀大禹才。

(0)

关山月

辽海初生月,长城几度秋。

夜吹羌管笛,风满戍亭楼。

紫塞斜银汉,青天澹玉钩。

如何渭桥渡,止道似牵牛。

(0)

金麓村招游莫愁湖偕浦柳愚毛俟园陈硕士醉中作歌

四月春风犹未已,吹荡湖烟与湖水。

水上青山何所似,拥髻莫愁明镜里。

风生水轩三面回,白鹭凫鹥空际来。

山光半入城囊括,湖影全将天荡开。

当轩俯仰人閒世,莫愁尚得留名字。

坐上山川处处奇,胸中今古时时至。

君不见英雄谁似中山王,一枰昔对明高皇。

山阴墅赌谢太傅,肥牛亭赐张安昌。

徐氏到今取湖税,轶事传或非荒唐。

轶事纵传何必详,元功极贵同泯亡。

运尽勋华亦鸟灭,时来屠贩皆龙骧。

春水满时春草长,湖波澹淡漂夕阳。

欲唤莫愁歌一曲,四坐宾客各尽觞。

颠毛日夜生秋霜,何暇远计千载事,石室金匮求芬芳。

(0)

登高二首次韵答钱与谦状元·其二

翰林神仙窟,鳌峰出瀛海。

天低众山伏,地合群流汇。

恩宠绝代殊,荣光有时改。

许身德义重,华国文章在。

行且惧吾衰,君名世方采。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