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
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
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
恼恨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
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
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
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
恼恨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
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酹江月·念奴娇(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闺秀生活和对友情或爱情的怀念之作。
首句“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诗人通过推开窗户,开始观赏到江南特有的景致,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寂寞的情绪。接下来的“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笑容和快乐时,却发现它们与自己相隔,只有一堵墙的距离,这里传递了一种无法触及的孤独感。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 只欠枝头雪。”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将酒比作船只,充满了邀请和期待,但唯一缺少的是那份清冷的美景——枝头的雪花,这增加了一种对完美境界的渴望。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这里的“疏花冷眼”可能暗示诗人面对的是一场雅集或文人聚会,而“坐中都是词杰”则强调了在座者都是才华横溢之辈,但这也许只是表象,因为接下来的“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寻,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这一句中,“六出”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六道轮回,诗人似乎在担忧着眼前的美好是否会像幻梦一样消逝。紧接着的“恼恨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则可能是对某种不满或无奈的情绪。
最后,“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这里的“明朝”指的是第二天,而“初三”通常指的是农历初三日,这里诗人在询问这个日期属于哪个人的月份,或许是对未来某种预期或约定的暗示。
总体而言,刘辰翁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中的美好和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不可触及之事物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感慨。
独径苍苔引瘦筇,墙阴修竹碧玲珑。
青山犹见及坡老,小雨何须问社公。
云冷石藏烹茗雪,日长门掩落花风。
定知神扈题梁字,不与当时劫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