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后·其四》
《至后·其四》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骎骎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0)
注释
五十九年:一生或很长的时间。
景薄:阳光微弱,形容接近傍晚。
崦嵫:古代神话中西方极点的山,常用来比喻晚年或生命的尽头。
腊前:农历十二月前,即冬季。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游子。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引申为岁月匆匆。
家养鸡豚:自家饲养的鸡和猪。
千日及瓜:指满了一千天,古人以瓜熟为一年。
何日:何时。
翻译
深知五十九年并非长久,眼看夕阳西下,还能见到几次。
半夜虽然能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但腊月前还未见过雪花飘落。
旅途中的我像大雁一样渐渐老去,家乡的鸡猪因喂养充足而肥美。
一千天的期限已过半,还不知道哪一天能真正回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至后(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抒情诗。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句“了知五十九年非”,以自谦的口吻,暗示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刻,但却强调这五十九年的经历并不算是真正的成就或理解。

接着,“景薄崦嵫合见几”则是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象,这里“景薄”意味着景色淡泊不华丽,而“崦嵫”通常指的是山峦与树木,诗人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平和而又带有几分荒凉的自然风光。

在夜晚,“夜半虽当泉脉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感受,即便是深夜,泉水的声音也在不断地流淌,显示出大自然永不停歇的生机。

“腊前未见雪花飞”则是对时序的一种感慨,到了年终(腊月)却还没有见到雪花,这或许象征着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情绪。

在家乡的生活中,“客程鸿雁骎骎老”,诗人以“鸿雁”比喻旅途中的孤独与苍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家养鸡豚处处肥”则是对家乡平静生活的一种描绘,鸡和猪的肥壮象征着丰饶和安稳。

最后,“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诗人以瓜为喻,表达了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一半,却仍然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实现心中的愿望(即“归”),这里的“归”或许不仅是指物理上的返回,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家乡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归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桐庐

桐庐道上雪花飞,一客骑驴觅雪诗。

亦有扁舟蓑笠兴,江行却怕子陵知。

(0)

荔枝龙眼二绝·其一

食观本草岂非痴,二果甘滋可养脾。

耄智自知无益处,肉身安得有轻时。

(0)

辛亥各口占十绝·其一

和靖湖边冷笑人,白头来恋属车尘。

此行莫与孤山诀,重见除非是后身。

(0)

即事十首·其九

复关无雅操,涉洧有遗音。

未可绳三尺,槟榔当委禽。

(0)

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久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其二

拂袖归来久闭关,道人剥啄访平安。

要知对面刘高尚,即是翻身靖长官。

(0)

两曜二首·其一日

朝朝出阳谷,夜夜入虞渊。

且看乌轮转,休论蚁磨旋。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