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径苍苔引瘦筇,墙阴修竹碧玲珑。
青山犹见及坡老,小雨何须问社公。
云冷石藏烹茗雪,日长门掩落花风。
定知神扈题梁字,不与当时劫火同。
独径苍苔引瘦筇,墙阴修竹碧玲珑。
青山犹见及坡老,小雨何须问社公。
云冷石藏烹茗雪,日长门掩落花风。
定知神扈题梁字,不与当时劫火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古寺中漫步的景象。"独径苍苔引瘦筇",诗人走在被苔藓覆盖的小路上,手持拐杖,这是对清幽僻静环境的一种描绘。"墙阴修竹碧玲珑",古寺之中,竹影婆娑,墙阴处的竹子显得更加翠绿和纤细。
"青山犹见及坡老",诗人提到青山依旧如昔日,而“小雨何须问社公”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即便是细微的雨水,也不必去询问古时贤者,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的。
"云冷石藏烹茗雪",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座寺庙中的幽深与静谧。这里的“云冷”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感,而“烹茗雪”则是一种对孤寂生活的写照,即使是煮茶,也仿佛是在用雪水。
"日长门掩落花风",随着白昼渐渐延长,寺庙的大门被关闭,窗外飘落的花瓣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定知神扈题梁字,不与当时劫火同”,诗人坚信在这片静谧之地,有着超凡脱俗的力量存在,这种力量不会受到外界纷争的影响。"不与当时劫火同",则是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喧嚣与冲突的一种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寺庙静谧氛围的刻画,传递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
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
已是梦中事,那知身后名。
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
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
乘化入无穷,留恨何千龄。
令我过佳节,浊酒惟频倾。
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
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
洗涤流落叹,支公句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