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西斋万卷书,水门山阔自高疏。
我来穿穴非无意,愿向君家作壁鱼。
朱氏西斋万卷书,水门山阔自高疏。
我来穿穴非无意,愿向君家作壁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朱氏西斋万卷书"一句,通过对书籍数量的描述,展示了主人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映射出朱氏西斋作为一个充满智慧和学问的地方。
"水门山阔自高疏"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水门山不仅雄伟,更因其地势开阔而显得格外壮丽。这里的“疏”字用得十分精妙,既形容了山势的开朗,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我来穿穴非无意”,诗人表达了自己有意识地选择这种隐逸生活,这并非偶然,而是出于某种深思熟虑。"穿穴"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通过对洞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意境。
“愿向君家作壁鱼”一句,则充满了诗人的愿望和期盼。在古代文化中,“壁鱼”往往象征着隐逸之士,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壁鱼一样,能够在朱氏西斋这样的地方安身立命,实现自己的隐逸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自然景观和个人愿望的描绘,构筑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诗人张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
千古长情祇翠岑,休谈点石化黄金。
秋来国事方尝胆,病后禅机忽上心。
老眼看书嫌字细,乾喉饮酒喜杯深。
几回空检斑衣箧,望断白云天外阴。
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
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閒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
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画工出幻事,缟素发原薮。
萧萧白茅低,凛凛北风走。
眈然老于菟,举步安不骤。
目光炯双射,怒吻呀欲受。
彼彪掷其旁,文彩淡初就。
虽然窃形似,已足走百兽。
烦君卫吾寝,振此蓬荜陋。
坐令盗肉鼠,不敢窥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