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
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閒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
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
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閒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
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游历崇化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 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沉郁的情绪,诗人在高高的山岗上驾车而行,但心中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忧愁。接着"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描述了一个冷清的人间景象,人们稀少,尘土覆盖,而那高大华丽的大门却静悄悄地敞开着。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宏伟与宁静。诗人通过"閒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表达了自己在这寂静环境中的漫步和片刻的休憩。
接下来的几句"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从炎热到凉爽,以及窗前竹影的宁静与远处松林传来的悠长之声。
然后是"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这两句诗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峦和流水都与那无垠的天空相连,形成了一幅宏伟的画面。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 这里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他的独自游历并未带来心灵的满足,只是增加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伤感。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诗人在此停留,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同时也激起了他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描述了诗人游历结束时的场景,太阳已经落山,而夜色中升起的明月洒在苍翠的树林之上,为这次独游画上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句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崇化寺及其周遭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山晓来雨,方池忽已盈。
芳草漾微波,中有群鱼行。
晴轩一俯视,感我齐物情。
嗟尔远灵沼,何以乐其生。
投食俱失时,插棘虞祸婴。
幸免涸辙枯,恒恐校人烹。
江湖非不大,网罟纷纵横。
逝将纵巨壑,待尔鳞鬣成。
阳关图里,小邮亭掩映,几株杨柳。
翻忆横经重席处,文燄荡磨南斗。
几格云香,砚池波暖,傲兀寒毡久。
居然秩满,紫阳山色依旧。
因念海水桑田,前朝甲第,还似名园否。
开遍蔷薇春事老,榕树莺啼芳昼。
好制青衫,未添华发,起舞先生寿。
别离千里,一尊倒浣烟岫。
无踪无迹,难语难言,依依只在心曲。
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
轻衾梦回酒醒,夜悠悠、虫响灯绿。
事去也,纵相怜、不是那时金屋。
镜里清扬婉婉,凭朱槛、知他为谁颦蹙。
凤老桐枯,惨淡九峰青矗。
湘江泪痕未尽,有哀猿、相伴幽独。
向此际,更那堪怀古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