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溪边击壤声,年来官府是升平。
吏呼不到韩卢卧,整理犁锄待雨耕。
听得溪边击壤声,年来官府是升平。
吏呼不到韩卢卧,整理犁锄待雨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听得溪边击壤声”,以溪边孩童击壤的声音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年来官府是升平”一句,点明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百姓在官府治理下过着太平的日子。
“吏呼不到韩卢卧”一句,通过“韩卢”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官吏们忙碌于政务,无暇打扰到农夫休息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安宁的状态。最后,“整理犁锄待雨耕”则直接展现了农民们对农事的准备与期待,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社会状态的赞美与向往。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
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
村蹊嵩棘间,往往断新耕。
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
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
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
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
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
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
廓落青云心,交结黄金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哂。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