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不见林君复,借宅空怀王子猷。
爱尔双清须赋咏,令人千古想风流。
缟衣春梦三更月,翠葆凉声几度秋。
莫把琅玕制成笛,虚心应为落花愁。
孤山不见林君复,借宅空怀王子猷。
爱尔双清须赋咏,令人千古想风流。
缟衣春梦三更月,翠葆凉声几度秋。
莫把琅玕制成笛,虚心应为落花愁。
这首《题梅竹双清》由明代诗人力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与竹在四季变换中的清雅之姿,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高洁品格。
首联“孤山不见林君复,借宅空怀王子猷”,以孤山和林君复、王子猷的典故起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高远的氛围。林君复和王子猷都是历史上以爱梅著称的人物,这里通过“不见”与“空怀”的对比,表达了对梅竹清雅之美的向往与怀念。
颔联“爱尔双清须赋咏,令人千古想风流”,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梅竹清雅之美的赞赏,并希望以此赋咏传世,让后人能长久地感受到其风流韵致。
颈联“缟衣春梦三更月,翠葆凉声几度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梅比作洁白的衣裳,在春夜的月光下如梦似幻;将竹比作翠绿的宝盖,在秋日的凉风中轻轻摇曳,生动地描绘了梅竹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象。
尾联“莫把琅玕制成笛,虚心应为落花愁”,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梅竹品格的赞美。琅玕即竹子,诗人劝告不要将竹制成笛子,以免破坏其自然之态,同时也暗含着对梅竹坚韧不拔、虚怀若谷品格的敬仰,即使面对落花也不失其本色。
整首诗通过对梅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更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向往,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先生早年忘扫白,懒饭青精借颜色。
独馀驩伯为友朋,熟不暇篘巾自沥。
何须引泉连百井,饮若长虹太豪猛。
细斟玉箸滑无声,酌我应怜官独泠。
奇篇更写陟釐黄,逼人心地生清凉。
了知二事尽家法,眼馋径索银瓶尝。
我老华池少滋液,年来爱酒如偷蜜。
陶然一醉乐未央,此外要知俱长物。
相期径造君勿违,坐得名胜从忘归。
公侯似闻倦设醴,穆生正恐同分携。
竹外夭桃分外明,一枝折得绕溪行。
春风谁道全无主,胡蝶飞来花上争。
老氏无为宗,高人养心妙。
寂寞味无味,寡欲近道要。
嚣静两皆然,任物曾无矫。
蠹简五千言,以约揫汗渺。
爰用得其微,一言讵为少。
深功何从验,治民以无扰。
更能极异效,迥立西京表。
靖汉皮肤掇,谧齐土莫剽。
九日凄凉戏马台,龙山高会亦尘埃。
天翻地覆英雄尽,暑往寒来岁月催。
人隔关河归未得,客逢时节转堪哀。
十年旧梦风吹过,忍对黄花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