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不能安坐到明,起来童子强扶行。
薰风紫笋都催老,细雨黄梅未放晴。
语燕似传今日事,吠蛙还作去年声。
馀龄断送知何物,不问书生问曲生。
卧不能安坐到明,起来童子强扶行。
薰风紫笋都催老,细雨黄梅未放晴。
语燕似传今日事,吠蛙还作去年声。
馀龄断送知何物,不问书生问曲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的自然景象交织的图景。
首联“卧不能安坐到明,起来童子强扶行”描绘了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至天明,只能勉强起身的情景,体现了其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颔联“薰风紫笋都催老,细雨黄梅未放晴”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生命,薰风(温暖的南风)和紫笋(一种竹笋)都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岁月的无情;而细雨连绵,黄梅季节未见放晴,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颈联“语燕似传今日事,吠蛙还作去年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语燕(似乎在诉说今日之事),吠蛙(仿佛在重复去年的声音),这些自然界的生物似乎在以它们独特的方式回应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传递出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尾联“馀龄断送知何物,不问书生问曲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反思。面对余生,他不再寻求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与学问(书生),而是转向了更为内在、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曲生),暗示了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转变,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在岁月流转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诗人的形象。
老屋荫大井,置绠百尺修。
疏凿不知年,人其古诸侯。
源从卞山来,涓涓无时休。
旱地千里赤,渊泉独清浮。
六月如焰火,寒冽冰雪侔。
万家滨双溪,卓此名一州。
累累挈瓶人,踵门日见投。
宾至遽欲起,命酌辄复留。
岂不敌醍醐,渴疾饮以瘳。
庠序阙讲问,闇浅谁予求。
自反对井德,饮水良可羞。
共工昔暴怒,触折不周山。
此枢太室上,飘落三江间。
枢纽一飞播,满空悉颠翻。
北斗堕其柄,文昌失厥官。
彗星化为蹠,搏人以为餐。
天狗行地上,头戴方山冠。
武夷有巨人,方持钓鱼竿。
中宵投袂起,容貌何桓桓。
欲扶紫薇坦,坐使天下安。
复逢驩兜来,被发据其关。
拂衣返空翠,弹琴弄潺湲。
烟霞别一天,回首谢髦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