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车马隘百井,里闬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铤凛秋霜。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车马隘百井,里闬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铤凛秋霜。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早秋时节,登上位于张仪楼的府西楼所见到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安定时局的向往以及对功业的不忘记忆。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开篇即设立了一种稳重而又庄严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这处所在的喜爱和认同。紧接着,“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展示了壮丽的山川景色,这里的“千峰”与“百里”则营造了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感。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传达了清新的早秋气息。随后的“车马隘百井,里闬盘二江。”则是对人文景观的描绘,显示出一派繁华与活跃。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诗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展现,他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依托或避难所,以应对外界可能的动荡。接下来的“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权力与影响力的认同,以及希望通过这种力量来实现某种理想和秩序。
“旌节罗广庭,戈铤凛秋霜。”在这里,诗人的笔触变得更加细腻,他捕捉到了物象上的变化,反映出秋天的气息日益浓重。紧接着,“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则是对军事力量和警惕状态的描绘。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诗人在此转折,表达了自己对于现状的接受与认可,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故土的思念。随后,“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自省,他意识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时代使命的认识,以及他对于个人功业的重视。最后,“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则是对自然界声音与景色的描绘,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混乱和未知。最终,“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则是诗人对于伙伴或朋友的渴望,他希望能够与之共度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深入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又微妙的心境,以及他对于时代、责任、友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我家潇洒同三径,车马不闻尘土净。
白云流水互濛回,翠竹苍松相掩映。
瓮有新醅架有书,果蔬自足供盘饤。
老妻甘与共清贫,劝我不须干赵孟。
十年作客南野堂,麋鹿未忘山野性。
惓惓虽荷故人情,食粟每羞才不称。
西风昨夜动林柯,浩然忽起归来兴。
殷勤为我报东君,好着梅花待吟咏。
以竹名窝竹为瓦,先生乐道居其下。
清风一枕傲羲皇,眼底荣枯总虚假。
座中趣味如安乐,我亦曾来共盘礴。
无边清气贮心胸,琴响松风雨鸣瀑。
黄州竹楼今已无,杜陵茅屋埋烟芜。
二老仙游去不返,至今清誉闻江湖。
先生之窝可相继,地位清高远华丽。
时闻松桂起秋声,一片笙竽绕檐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