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仰见火云飞,六月炎歊百卉腓。
得势魃能为早虐,成群蚊欲假雷威。
地偏容有阴阳憾,天大终还剥复机。
冷眼静听秋信息,凉风细雨定无违。
空山仰见火云飞,六月炎歊百卉腓。
得势魃能为早虐,成群蚊欲假雷威。
地偏容有阴阳憾,天大终还剥复机。
冷眼静听秋信息,凉风细雨定无违。
这首诗《盼秋》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描绘夏日炎炎、旱灾与蚊虫肆虐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凉爽气候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期待。
首联“空山仰见火云飞,六月炎歊百卉腓”描绘了夏季炎热的景象:烈日下,火烧云在空中翻滚,六月的酷暑使得百草都显得萎靡不振。这里以“火云”和“炎歊”形象地表现了夏季的高温,而“百卉腓”则暗示了植物因炎热而生长受阻的状态。
颔联“得势魃能为早虐,成群蚊欲假雷威”进一步揭示了夏季的恶劣天气现象。其中,“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旱神,这里借指旱灾;“蚊”则代表了夏季常见的蚊虫问题。这两句通过旱灾和蚊虫的肆虐,反映了夏季环境的恶劣,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对于改变这种状况的渴望。
颈联“地偏容有阴阳憾,天大终还剥复机”则转而探讨自然界的规律与平衡。诗人认为,尽管局部地区可能受到自然力量的影响而产生不平衡(如旱灾),但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更迭的规律(剥复机),最终会恢复平衡。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秩序的尊重与信任。
尾联“冷眼静听秋信息,凉风细雨定无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期待。在经历了夏季的酷热之后,诗人以“冷眼”审视当前的环境,静待秋天的信息。他相信,随着凉风细雨的到来,大自然的循环将得以实现,炎热的夏天终将过去,带来凉爽的秋天。这一联不仅寄托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期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谐循环的信仰。
综上所述,《盼秋》一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期待,以及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侯朱决计全危赵,毛薛谋归保大梁。
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系国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