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寄呈阳岩》。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渴望重逢和自我身心衰老感慨的诗句。
"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与友人的岁月变迁,共同经历了青春的流逝,个人的身体也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如眼睛不再明亮、耳朵听力下降等。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这两句通过萤火虫在案头闪烁和小蚂蚁在床下战斗的情景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不再对外界的喧嚣感到兴趣或必要。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这两句中提到的“嵇康”,即嵇康,是西晋时期的一位著名隐士,他以清高脱俗闻名。这两句借用嵇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淡漠,以及对于身体衰老无可奈何的心情。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面临外界压力时的内心挣扎。即使身处喧嚣世界,也无法完全放弃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因此在林间独自吟咏着诗歌。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岁月流逝以及个人境遇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中的淡然与超脱。
生平酷爱山,好山宁相远。
知吾入山意,幽致竞牵挽。
信步杖藜轻,升高腰脚健。
小雨著黄落,索索声相溷。
僧窗事事幽,蕉肥野菊曼。
尘市仅隔水,心安即为遁。
有岩瞰清溪,古木郁萝蔓。
前冈连远嶂,万象纷自献。
人生有物缘,参合甚符券。
缘外倘强求,十一失千万。
此地乃天与,一亭吾欲建。
寄言岩下石,为偿把钓愿。
生为明哲没为神,一点英灵著处新。
秋浦溪山最留意,法华禅定是前身。
九州托庇阴功大,六字加封宠渥频。
更有使君书事实,幽沉从此愈昭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