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侬玉芙蓉,爱侬面相似。
谁知山上峰,亦与侬同字。
山上芙蓉空嵯峨,水上芙蓉秋露多。
面上芙蓉当若何。
唤侬玉芙蓉,爱侬面相似。
谁知山上峰,亦与侬同字。
山上芙蓉空嵯峨,水上芙蓉秋露多。
面上芙蓉当若何。
这首《芙蓉歌》由明代诗人黄圣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芙蓉”这一意象的深情赞美与思考。
首句“唤侬玉芙蓉,爱侬面相似”,以“玉芙蓉”比喻女子的美丽,将她比作珍贵的玉质之花,表达了诗人对她外貌的赞美之情。接着“谁知山上峰,亦与侬同字”,则在赞美之余,又以“山上峰”暗喻女子的内在美,指出她的气质与山峰一样高洁,与“玉芙蓉”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山上芙蓉空嵯峨,水上芙蓉秋露多”,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山上之芙蓉虽高峻挺拔,却显得孤独;而水上之芙蓉则在秋露的滋润下更加生动,充满了生机。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女子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情感体验的感慨。
最后,“面上芙蓉当若何”,将话题引向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提出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如果女子的面容如芙蓉般美丽,那么她的心灵应当如何?这不仅是对女子的赞美,也是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芙蓉”的不同形态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少梦多生人,老梦多逝者。
俗云与鬼邻,此语齐东野。
我从不寻梦,醒则如烛灺。
非智亦非愚,焉能免挦扯。
有时梦故友,琴书杂杯斝。
有时梦乡园,霭霭纷榆社。
有时梦流窜,翳树避奔马。
独不梦太平,缘悭接宜榼。
昨夕梦二亲,絮语话楸槚。
心知幽明隔,有乐在泉下。
晨鸡顿不情,痛泪枕边泻。
所慕日已近,所恋日已寡。
薤露与朝曦,皮骨馀一把。
暂作梦中身,说梦可聊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