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登宿云台有述寄霜月上人》
《夏日登宿云台有述寄霜月上人》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投簪返初服,蹑屐谢纷扰。

永言卧丘壑,庶以狎鱼鸟。

兹台夙所憩,磴石出烟筱。

况逢朋簪盍,燠景共临眺。

前瞻极空阔,下瞰洞深窅。

地古云木残,天长海山小。

真僧此冥栖,宴坐阅昏晓。

喻心青莲净,说法天花绕。

愿闻微妙音,意泯万缘了。

岂必东林人,相逢可同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登宿云台的体验与感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首句“投簪返初服,蹑屐谢纷扰”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摆脱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回归自然的怀抱。接着“永言卧丘壑,庶以狎鱼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希望在山林间安逸生活,与自然界的生灵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兹台夙所憩,磴石出烟筱”描述了诗人常来此地休憩的情景,磴石与烟筱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随后“况逢朋簪盍,燠景共临眺”写出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共同欣赏夏日的美景。

“前瞻极空阔,下瞰洞深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深邃。接下来“地古云木残,天长海山小”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万物变迁的感慨。

“真僧此冥栖,宴坐阅昏晓”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修行的生活,通过“冥栖”、“宴坐”、“阅昏晓”等词语,展现了僧人的宁静与专注。最后“喻心青莲净,说法天花绕”运用了莲花的比喻,象征着僧人心灵的纯净与清净,以及佛法的传播与影响。

“愿闻微妙音,意泯万缘了”表达了诗人渴望聆听佛法的微妙之处,希望通过佛法的智慧消除世间一切杂念与烦恼。最后“岂必东林人,相逢可同调”则表明了诗人认为不必拘泥于特定的身份或背景,只要有共同的追求与理解,就能找到心灵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智慧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

良夜沈沈人未眠,桐君横膝叩朱弦。

千山皓月和烟静,一曲悲风对谱传。

故纸且教遮具眼,声尘何碍污幽禅。

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弦边与指边。

(0)

挽成之刘进士

岁月穷经传,名声重甲科。

暮年遭丧乱,吾道竟蹉跎。

正喜藏修好,其如老病何。

贻文嗟绝笔,痛哭望松萝。

(0)

送别郭恒

作客似杨花,送别杨花侧。

杨花风际飞,那复计南北。

晓棹洞庭波,暮钟庐阜月。

应笑山中人,闭门头雪白。

(0)

次卫律本宪史红梅韵

本是孤山雪里花,朱唇得酒改容华。

贪匀南国佳人面,忘却西湖处士家。

一种暗香凝夜月,十分娇韵醉时霞。

邻墙艳杏诚非伍,须信南人语未差。

(0)

对莲·其二

亭亭翠盖出泥中,错献千层菡萏红。

□喜群芳□间白,赏心人在水晶宫。

(0)

捣练图

深宫佳人白日长,夜感蟋蟀鸣中房。

起视河汉心回皇,云鬓笼松分作行。

清水如天收素练,翠蛾带月杵玄霜。

辘轳无绳金井悄,边头不见梧桐黄。

裁缝熨帖坐在床,载玄载黄公子裳。

制成不远烦寄将,但见寒暑彫三光,身体甚适平时康。

君不见古来边庭士,雪压关河征战多,拆尽衣裘泪如水。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