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节当年更隐忧,欲为诸葛势难筹。
眼中风物皆非旧,惟有黄花共晚秋。
靖节当年更隐忧,欲为诸葛势难筹。
眼中风物皆非旧,惟有黄花共晚秋。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蔡清所作,题为《白鹿洞书院武侯靖节祠二首(其二)》。诗中以“靖节当年更隐忧”开篇,巧妙地将陶渊明(字靖节)与诸葛亮(字孔明,后世尊称武侯)两位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沉感慨和复杂情感。
“欲为诸葛势难筹”,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暗示了他虽有雄才大略,却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这种无奈和无力感,与陶渊明归隐田园、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境遇和内心世界。
“眼中风物皆非旧,惟有黄花共晚秋”,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黄花(菊花)在晚秋时节依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这里的“风物皆非旧”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含了对人事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黄花与晚秋的共同存在,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永恒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探讨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人生体验。蔡清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威凤昔未起,兹山嘉气深。
逶迤抱川阜,萝茑方沈沈。
龙节稍岩径,星轩伴幽寻。
尝闻谢公事,今嘉昭旷心。
绝顶上巍峨,秋晨好登临。
芦洲辨微色,天籁闻虚吟。
支策睇归湖,舒情凝远岑。
徘徊绕灵伞,登坐延芳襟。
溪路锁重扃,松门交翠阴。
贞姿在空谷,瑞色仍栖林。
晚霭覆回汀,轻桡环碧浔。
探奇幸陪唱,愿继咸池音。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
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
缝制虽女功,尺度手自持。
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
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
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
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
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
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
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