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偶题二首·其二》
《即事偶题二首·其二》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古风

十月北风恶,朝来逆船起。

使橹如使山,竟日不百里。

萧萧雨中花,风急飞似纸。

舟人惘相顾,百丈曳江址。

俯肩冲泥涂,没胫逐前侣。

客子瞑深坐,相与角艺戏。

淩厉呼明璚,偃蹇发叶子。

虽无速到术,乃有辟寒理。

须臾天无云,清寒月逾美。

晴飙洒丹壑,万里澄渊沚。

一苇信长风,三更返城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寒冷天气下,船只在风雨中艰难航行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恶劣条件对行船人的挑战。通过“逆船起”、“使橹如使山”等形象化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风浪之大,行船之艰难。同时,诗人也捕捉到了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人们相互扶持、自娱自乐的场景,体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坚韧。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萧萧雨中花”、“风急飞似纸”、“俯肩冲泥涂”等,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赋予了文字以动态美。特别是“淩厉呼明璚,偃蹇发叶子”两句,通过拟声词和比喻,生动描绘了在风雪中前行的船只,以及船员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持。

后半部分,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天气转晴后的景象:“须臾天无云,清寒月逾美。晴飙洒丹壑,万里澄渊沚。”阳光穿透云层,月亮变得更加美丽,清风吹拂着红谷,远处的水面一片清澈。这种由阴转晴的转变,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也象征着困境之后的希望与光明。

最后,“一苇信长风,三更返城市”两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船只最终克服困难,顺利返回城市的主题,既是对前文艰难航行的呼应,也是对人类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残酷,以及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题江潮庄壁

田家喜秋熟,岁晏林叶稀。禾黍积场圃,?梨垂户扉。

野闲犬时吠,日暮牛自归。

时复落花酒,茅斋堪解衣。

(0)

嫁女诗·其一

劝君酒,为君悲且吟。

自从频见市朝改,无复瑶池宴乐心。

(0)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

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

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

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

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

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

(0)

仪鸾殿早秋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0)

送从弟道秀别诗

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

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

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

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登山临朝日,扬袂别所思。

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天阴惧先发,路远常早辞。

篇诗后相忆,杯酒今无持。

游子苦行役,冀会非远期。

(0)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

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

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

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