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仪鸾殿早秋》
《仪鸾殿早秋》全文
隋朝 / 李世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0)
注释
寒惊:寒冷使...惊动。
蓟门:泛指北方边塞之地,这里代指秋季来得早的地方。
秋发:秋天植物开始生长或开花。
松阴:松树投下的阴影。
背日转: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转动。
竹影:竹子投下的影子。
避风移:因风向改变而移动位置。
提壶:提着酒壶,指携酒出游或饮酒作乐。
菊花岸:长满菊花的河岸。
高兴:心情愉快。
芙蓉池:种满荷花的池塘。
欲知:想要知道。
凉气早:凉爽的天气来得早。
巢空:鸟巢是空的,表示燕子已离开。
燕不窥:燕子不再悄悄观察,暗示季节变换。
翻译
寒冷惊动了蓟门的树叶,秋天使得小山上的树枝萌发出新芽。
松树的阴影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竹子的影子为了躲避风而轻轻摇曳。
手持酒壶漫步在开满菊花的河岸边,心情愉悦地赏望着荷花满布的池塘。
想要感知凉爽的气息早早到来,只见燕子的巢穴空了,它们不再偷偷窥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秋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凉爽气息到来的期待和欣赏。在这里,每一句都勾勒出一个画面,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美丽。

"寒惊蓟门叶"中,“寒”指的是初秋的清晨气温下降,带来了一丝凉意,而“蓟门叶”则是指蓟草之叶,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秋风一至,植物也感受到了季节变化。

接着“秋发小山枝”,“秋发”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而“小山枝”则描绘了在这小山上新发生的生机和景色。通过对比寒意与生长,诗人巧妙地捕捉到了早秋的特征。

"松阴背日转"一句,以松树为背景,展示了阳光透过松林时形成的阴凉效果,以及随着时间推移,阳光如何在山间移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含了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情怀。

而“竹影避风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竹子轻盈的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逃离世俗纷扰的意境。

"提壶菊花岸"一句中,“提壶”意味着手持酒壶,到了“菊花岸”,这里的菊花不仅是秋天特有的花卉,也象征了清高脱俗。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紧接着,“高兴芙蓉池”则展现了一片欢愉的景象。芙蓉,古时称之为荷花,这里指的是荷塘。“高兴”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场景的喜悦。

最后两句“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尤其是燕子的行为来预测秋天凉爽气息的到来。燕子在空巢中不再探头窥视,表明它们也感受到了初秋的凉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早秋的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和艺术化的表达。

作者介绍
李世民

李世民
朝代:隋朝   生辰:599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猜你喜欢

来澄江一年矣追念袁山偶成

十幅蒲帆上暮江,二年云木照疏窗。

自非臣朔饥难死,便使奴星气已降。

万里鸿嗷歌怨咽,三秋蚁穴梦纷庞。

乌衣门巷人谁识,孤负春来燕子双。

(0)

何处

何处停侬油壁车,西泠终古即天涯。

捣莲煮麝春情断,转绿回黄妄意赊。

玳瑁窗虚延冷月,芭蕉叶捲抱秋花。

伤心怕向妆台照,瘦尽朱颜只自嗟。

(0)

邓尉探梅十首·其八

仙源不让武陵多,疏雪才抽十万柯。

色相窥来销未得,心头常贮玉嵯峨。

(0)

月夜登兰州城楼望黄河隔岸诸山

月中望黄河,满目金破碎。

沙堤不受月,因水得明晦。

城影落山腰,雁声出云背。

三更天宇高,七月残暑退。

树动风无声,坐久得秋态。

心知寒讯早,预作雪山对。

暂与解烦忧,清露入肝肺。

忽闻伊凉歌,河声助慷慨。

河流去不回,明月年年在。

斟酌古今情,几人临绝塞。

(0)

上海刘氏园见白莲孤开归而成咏·其五

南薰无地嫁娉婷,小筑盆池养夕馨。

身怯九禾风露冷,楼台倒影浸秋星。

(0)

挽吴挚父京卿

仙舟几日去东瀛,梁木归来忽就倾。

难遣此哀惟后死,忍将不哲累先生。

人间鸡壅方为帝,海内雄文孰继声。

地下倘逢曾太傅,定知老泪各纵横。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