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古寺万枝梅,一岁看花得几回。
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
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
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
东城古寺万枝梅,一岁看花得几回。
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
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
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吴中诸寺的怀念之情,尤其是对竹堂寺的深情寄托。诗中以“东城古寺万枝梅”开篇,不仅渲染了寺庙的古老与梅花的繁盛,也暗含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意味。接着,“一岁看花得几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两句,通过对比三年前与今日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行踪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或期待。接下来,“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想象中的破壁旧诗和荒碑上的青苔,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记忆的珍视和对时间侵蚀的忧虑。
最后,“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山僧的帮助,暂时放下尘世的疲惫,回到熟悉的环境,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铜荷融烛泪,金兽啮扉环。兰堂春夜疑,惜更残。
落花风雨,向晓作轻寒。
金龟朝早,香衾馀暖,殢娇由自慵眠。
小鬟无事须来唤,呵破点唇檀。回身还、却背屏山。
春禽飞下,帘外日三竿。
起来云鬓乱,不妆红粉,下阶且上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