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二玉女窗》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二玉女窗》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岩窦有虚明,昽昽发晴晓。

真人无俦匹,窗下晨妆早。

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

绝迹杳难寻,朱颜未尝老。

(0)
注释
岩窦:山岩的洞穴。
虚明:明亮空旷。
昽昽:朦胧明亮。
晴晓:黎明。
真人:指仙人或得道之人。
俦匹:匹配,无人能及。
窗下:窗边。
晨妆:早晨的梳妆打扮。
门开:门户打开。
秋雨:秋季的雨水。
室静:室内安静。
长风:大风。
绝迹:踪迹全无。
杳:遥远、难以寻觅。
朱颜:红润的面色,代指青春容颜。
未尝:未曾。
翻译
山岩的洞穴显得明亮,随着黎明的到来逐渐清晰。
真正的仙人无人能及,她在窗边早早地开始梳妆打扮。
秋雨滴落,门户开启,室内宁静,长风吹过。
想要寻找她的踪迹几乎不可能,她的容颜始终保持着青春不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寺庙的宁静画面。"岩窦有虚明,昽昽发晴晓",诗人以岩穴的明亮洞口象征着清新的早晨,光线透过缝隙,朦胧而明亮。"真人无俦匹,窗下晨妆早",暗示了修行者或仙女般的清净生活,她独自在窗下早早地进行日常仪式,显得超凡脱俗。

"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寂,秋雨轻轻洒入,室内只有长风吹过的声音,显得格外宁静。"绝迹杳难寻,朱颜未尝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世、青春常驻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来看,苏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妙觉寺清晨的静谧与神秘,以及对超然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崇尚。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北行杂咏·其一

海国何如江汉永,悠然过化想存神。

此行省敛非无事,恐愧当年茇舍人。

(0)

雨中感怀·其四

伤禾坏舍事堪危,云尚重重雨尚垂。

人意皇皇今若此,天心漠漠欲何为。

涛倾万丈蛟龙吼,树湿千枝鸟雀悲。

四载穷荒看不惯,直教抱病下书帷。

(0)

五里林

浊水因何发,流来五里林。

鵁鶄鸂鶒少,苦竹刺藤深。

依草寻诗坐,缘花贳酒斟。

西风吹鬓发,泥泞苦相侵。

(0)

半屏山

兹山名肖形,屈膝裂半曲。

造物憎美尽,吝此黛色足。

自昔蕴精灵,警火鸣逸躅。

猎徒欲罝捕,奇兽宁国育。

新曦相照耀,时霔深栉沐。

哀猿啼一声,蕨迸万茎绿。

(0)

九日东山别墅同诸友作

裙屐联翩步当车,登高来访白云居。

主人好客家藏酒,孝子思亲墓有庐。

秋色渐催枫树老,西风轻拂鬓丝疏。

年年我愿修前例,山水庭园画不如。

(0)

由大湖至罩兰经八分林校栗林各处畏途也

肩舆入深菁,蓬蒿四围合。

尽日不逢人,山风惊飒飒。

崖危猿跳啸,林密鸟呼答。

佃屋半倾欹,逃亡两三腊。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