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圣贤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已较量。
微生喜以佞面诋,臧氏恶非礼所当。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
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圣贤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已较量。
微生喜以佞面诋,臧氏恶非礼所当。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
这首诗是对儒家圣贤的品格和行为的一种赞颂,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名士风范的追求与评价。诗中首先提到孟子不愿与伊尹相比,而认为孔子才能达到文王的境界,表明了对圣贤之德高标准的认同。
接着,“圣贤自得固厚重”一句强调了圣贤之人内心的坚定和品行的纯正,不为世俗所动摇。相比之下,普通人往往以自己的浅薄认识去衡量圣贤,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微生喜以佞面诋”表达了对于那些只会阿谀奉承、不怀好意地批评他人的行为的鄙视。而“臧氏恶非礼所当”则是指出某些人品行不端,不符合礼仪之道。
最后,“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本应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却轻视自己身份,不去深思他人的评价的遗憾。这里的“二子”可能是指某两位儒家士人,他们应当更加自重,深刻地审视周围的声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圣贤之道的尊崇,以及对品行高尚之人的期待和要求。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之间在学术、品德上的互相评鉴与挑剔。在艺术风格上,诗人运用了典故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雪崖雪。玉垒浮云变灭。
蓬婆外、晴白界天,西岭窗涵古今绝。秦山置下列。
类媵姬姜娣侄。
望太白、三百去天,六月人犹失炎热。缁尘苦为涅。
问谁可配兹,千仞高洁。惟君雅号相优劣。
有北正寒冽,传将移节,及门再命益磬折。
未闻赐环玦。我拙。误名窃。甚此日徵书,亦到岩穴。
何人轣辘同车辙。华首最相悦,忍为轻别。
定成竹否,乞为汝,负羁绁。
一片西湖,四时烟景,谁暇游遍。
红袖津楼,青旗柳市,几处帘争卷。
六桥相望,兰桡不断,十里水晶宫殿。
夕阳下、笙歌人散,唱彻采菱新怨。
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肠断故都池苑。
和靖祠前,苏公堤上,谩把梅花捻。
青衫尽耐,蒙蒙雨湿,更着小蛮针线。
觉平生、扁舟归兴,此中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