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何乐胥,清夜以文会。
篇章各纷拿,锦组贯珠贝。
高谭生清风,石齿漱湍濑。
安得楼兰肉,充庖馀炙脍。
君子何乐胥,清夜以文会。
篇章各纷拿,锦组贯珠贝。
高谭生清风,石齿漱湍濑。
安得楼兰肉,充庖馀炙脍。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士人幽静而高雅的生活情趣。"君子何乐胥,清夜以文会"表明诗人的喜悦来自于与同道之士在清净之夜进行文学聚会,共同探讨文章、文学艺术。此处"胥"字有悠然自得之意,而"清夜"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嚣的氛围。
接着的"篇章各纷拿,锦组贯珠贝"进一步描绘了聚会时诗人们手中都拿着各自所撰写或喜爱的文章,这些作品就如同锦缎和珍珠美玉一般宝贵。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文学成果,或是讨论对方的佳作,显示出文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尊重。
"高谭生清风,石齿漱湍濑"则形象地描述了这场雅集所产生的文化氛围。"高谭"指的是深邃而高远的谈吐,而"生清风"则暗示着这些文人的议论如同清新之风,令人心旷神怡。"石齿"二字用来形容诗人们咬文嚼句的神态,而"漱湍濑"则是对他们之间交流思想时那种流畅而深入的状态的描写。
最后两句"安得楼兰肉,充庖馀炙脍"则转向了宴席上的饮食享受。在这里,诗人提到的是一种美味佳肴——楼兰肉,这里并非实指某种具体食品,而是借此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充庖馀炙脍"则强调了宴席上的丰盛与热闹,"馀炙脍"都是古代烹饪食物的方法,用以形容菜肴的精致美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雅集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生活的向往,以及那种超越世俗、追求高雅精神境界的渴望。
黄裘纱帽霜眉白,九老相携意气同。
碧水宫中初邂逅,黄金殿里久从容。
苦催归路憎骊母,留赏名园喜葛公。
为问家乡还远近,迢迢七十七程中。
昔者帝尧光宅本都冀,幽朔乃为寰内地。
舜肇十有二州此其一,禹服周藩有年祀。
崆峒之英其人武,气含阴杀乐钲鼓。
秦汉发吏守边亭,世与其民捍中土。
召伯功勤黑社传,昭王意气金台古。
我兴北望涕交颐,念汝幽蓟之奇士兮。
今为勋华光耀照四海,忍遂反衽偷生为。
吾民孰不愿左袒,汝其共取燕支归。
雕章传赠至苏台,盥手焚香日几回。
玉札已叨三锡命,瑶华兼枉二南才。
清明花卉迎前发,紫翠湖山满望来。
曾是绛纱为弟子,故时经帙许重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