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小。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小。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颜所作的《颂古》系列之一零七首。诗中以独特的禅宗视角表达对宇宙和修行的理解。"拄杖头边无孔窍"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内心的空灵状态,暗示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不再受限于寻常事物的局限。"大千沙界犹嫌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的广大无边,即使是浩瀚的宇宙在他眼中也显得微不足道。
"毗婆尸佛早留心"提到的是佛教中的一个故事,毗婆尸佛曾悉心修行,但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暗示自己或他人即使面对佛陀这样的高僧,仍然在寻求更深层次的领悟。"直至而今不得妙"则表达了探索真理的持久性和追求过程中的困惑,表明真正的智慧并非轻易可得,需要长久的追寻和不断的体悟。
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通过日常生活的象征来揭示修行的真谛。
秋客多萧索。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
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
倚双桨、清尊孤酌。
欲酹王孙何处问,但汤汤、淮水流如昨。
碑上字,半斑驳。无聊日把渔竿握。
又谁知、渡罂背水,恁多挥霍。
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
叹今世、人情更恶。
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
吾与母,预相约。
东海蜃楼起,天半泻黄河。
此事茫茫无据,造化究如何。
欲待催烧笔砚,只怕万般愁恨,无处可消磨。
且共狗屠饮,起舞影婆娑。君不见,春来去,落花多。
少年易老,问谁有计驻羲和。
叹我壮怀未遂,腰下宝刀难脱,惆怅已蹉跎。
不惜唾壶缺,且自发悲歌。
胭脂点染天涯树,迷离变成朱紫。
雁背霜痕,鸦边霁色,写出平林萧寺。篷窗醉倚。
指流水空山,落霞飞起。
驻得丹颜,此中应有赤松子。
凭高还更极目,望江城似画,秋艳如此。
锦叠华年,绯荣晚节,烂漫乾坤生气。春江未抵。
笑不耐西风,世间桃李。照醒荒寒,夕阳天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