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叟万篇韩半之,江湖尤重两贤诗。
不须负笈行千里,回首东家自有师。
赵叟万篇韩半之,江湖尤重两贤诗。
不须负笈行千里,回首东家自有师。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前辈文学巨匠赵叟、万篇和韩半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文学成就的自信心。刘克庄在此以轻松自然的笔法,通过赞美前人的同时,也展现了自身不俗的文学修养。
首句“赵叟万篇韩半之”,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这三位文学大家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尤重”二字,既强调了他们在诗歌界的地位,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传承的尊重。
接下来的“江湖尤重两贤诗”,则进一步指出了赵叟和万篇的诗作,在江湖中享有盛誉。这里的“江湖”泛指文人的交往圈子,“两贤诗”即指他们两人所创作的佳作。
第三句“不须负笈行千里”,则是刘克庄对自己文学成就的一种自信表达。“负笈”意指背负书籍,通常形容读书人行走四方求学。这里诗人表示,他对于文学的掌握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奔波千里去寻找知识和指导。
最后一句“回首东家自有师”,则是对自己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东家”在此代指诗人的故乡或家园,而“自有师”则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以媲美前贤的文学水平,即使是在自己的家乡,也不愁找不到可以仰望的导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作品的赞美,以及诗人个人成就的肯定,展现了一种文学自信和对传统的尊崇。
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
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
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应知子建怜罗袜,顾步裴回拾翠钗。
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
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
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
万叶传馀庆,千年志不移。
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
务本方崇训,相辉保羽仪。
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
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