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何处抱琴归,遥想楼台隔翠微。
老树风生舟正泊,空江日落雁初飞。
岂无赋客能招隐,亦有渔翁醉息机。
一幅秋光舒复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山人何处抱琴归,遥想楼台隔翠微。
老树风生舟正泊,空江日落雁初飞。
岂无赋客能招隐,亦有渔翁醉息机。
一幅秋光舒复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这首《楚山秋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水画卷。首句“山人何处抱琴归”,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一位隐士怀抱琴弦,悠然自得地归来,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遥想楼台隔翠微”一句,通过想象中的楼台与周围的翠绿山色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老树风生舟正泊,空江日落雁初飞”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老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叶小舟静静地停泊在空旷的江面上;夕阳西下,大雁开始南迁,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岂无赋客能招隐,亦有渔翁醉息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世态炎凉,赋客与渔翁的形象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最后,“一幅秋光舒复卷,谁教尘土涴人衣”以一幅展开的画卷作结,寓意着诗人希望将这份宁静美好的秋景永远保存在心中,不受外界尘嚣的玷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春夜红蕤枕,怪宾鸿月底,哀鸣如昨。
惹青衫泪甚时乾,引红闺睡何曾著。
记得当初,楚天烟水,碧湘楼阁。
搀玉轸,和金徽,自分西风冷落。
一霎年光,又逢春社,万里乡心作。
忆淼淼萧关,茫茫沙漠。故园归欤行乐。
花柳江南,尽让他、莺啼燕掠。
一分月色。照绮窗斗影,娟娟清绝。
缟袂初逢,绿萼仙人似相识。
回首乡关旧梦,浑难问、南枝消息。
看一树、瘦影横斜,寒素谢雕饰。残雪。伴孤洁。
正卷幔忽惊,竹外琼积。几回暗惜。
玉质冰姿漫轻摘。
多少嫣红姹紫,更莫妒、天然风骨。
应好护、开遍也,休教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