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俗嫌林浅,安贫觉屋宽。
地炉烧葑火,土榻藉蒲团。
稚子誇藜糁,高僧辍芋残。
霜寒固难出,不怕笑蹒跚。
避俗嫌林浅,安贫觉屋宽。
地炉烧葑火,土榻藉蒲团。
稚子誇藜糁,高僧辍芋残。
霜寒固难出,不怕笑蹒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避开世俗的纷扰,享受清静与简朴的乐趣。首句“避俗嫌林浅”表达了诗人对深林中简单生活的向往,不为世俗所累。次句“安贫觉屋宽”则体现了在贫困中找到心灵的宁静,即使房屋简陋,也觉得宽敞自在。
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来展现这种心境:在地炉中燃烧着葑草取暖,使用蒲团作为坐卧之物,显示出生活的简朴。孩子的笑声中,藜糁(粗粮)成为美食,而高僧甚至对剩余的芋头都感到满足,这些描绘流露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霜寒固难出,不怕笑蹒跚”,诗人虽然面对霜寒,行动不便,但并不因此沮丧,反而以乐观的心态,不怕行走的艰难,享受这份与世无争的闲适。整首诗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朴素生活的高尚情操。
日用功夫在细微,行逢碍处便须疑。
高言怕被空虚笑,阔步先防堕落时。
云山郁嵯峨,宫户莽轇轕。
摧峰隐驰道,镵岫启绣闼。
游鹍邈飞斗,阳马恣陵突。
危淙注铜池,翠潋漱崖骨。
落虹拖晨轩,奔蟾守夜窟。
凭高眺鸿洞,念古一超忽。
咄嗟有隋后,缔构穷剞劂。
徒矜昔日工,乃忘后世拙。
居为唐家保,功业何汩汩。
牛酒望幸民,岩廊卫守卒。
残松抱空偃,卧杨委新伐。
千载遍荒愁,金铺锁崷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