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小桥东,披襟百虑融。
泉鸣山更寂,树密涧仍空。
殿角残虹雨,池亭涩浪风。
僧窗频小憩,扶醉夕阳红。
散步小桥东,披襟百虑融。
泉鸣山更寂,树密涧仍空。
殿角残虹雨,池亭涩浪风。
僧窗频小憩,扶醉夕阳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小桥东侧的宁静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之静。首句“散步小桥东,披襟百虑融”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诗人仿佛卸下了所有的烦恼,沉浸在自然之中。接下来,“泉鸣山更寂,树密涧仍空”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泉水的潺潺声衬托山林的寂静,而树木的茂密与山涧的空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
“殿角残虹雨,池亭涩浪风”则将视线转向了更为具体的景物,雨后的彩虹与微风中的池水波纹,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最后,“僧窗频小憩,扶醉夕阳红”两句,诗人借僧人小憩的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酒后微醺的脸上,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古城阴、一川新浸,天然尘外幽绝。
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环燕席。
便纵有万花,此际无颜色。清风两腋。
炯玉树森前,碧筒满注,共作醉乡客。
长堤路,还忆西湖景物。游船曾点空碧。
当时总负凌云气,俯仰顿成今昔。愁易极。
更对景销凝,怅望天西北。归来日夕。
但展转无眠,风棂水馆,冷浸五更月。
晓风薄。苔枝上、剪成万点冰萼。暗香无处著。
立马断魂,晴雪篱落。横溪略彴。恨寄驿、音书辽邈。
梦绕扬州东阁。风流旧日何郎,想依然林壑。离索。
引杯自酌。相看冷淡,一笑人如削。水云寒漠漠。
底处群仙,飞来霜鹤。芳姿绰约。正月满、瑶台珠箔。
徙倚阑干寂寞。尽分付,许多愁,城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