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古·其二》
《述古·其二》全文
明 / 胡俨   形式: 古风

苍姬既讫录,炎刘勃以兴。

诗书煨烬余,礼乐邈难征。

区区叔孙子,莫能致两生。

守文过谦让,俗吏事章程。

贾董失经纪,二戴紊遗经。

遂令千载下,儗述徒纷争。

二仪有定位,八风无奸声。

公旦去已远,万世思典刑。

(0)
鉴赏

此诗《述古(其二)》由明代诗人胡俨所作,通过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反思,展现了对古代典籍与礼仪制度的深刻怀念。

首句“苍姬既讫录,炎刘勃以兴”描绘了历史的更迭,从一个时代过渡到另一个时代,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变迁。接着,“诗书煨烬余,礼乐邈难征”表达了对古代文献与礼仪文化的珍视,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宝贵遗产逐渐消失的无奈与遗憾。

“区区叔孙子,莫能致两生”一句,通过比喻,强调了后人难以恢复或复制古代的智慧与精神,体现了传承的难度与挑战。随后,“守文过谦让,俗吏事章程”则批评了某些官员过于拘泥于形式,缺乏创新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贾董失经纪,二戴紊遗经”进一步指出,某些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导致了对传统知识的误解与破坏。最后,“遂令千载下,儗述徒纷争”总结了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即后世学者在解读与传承古代文化时,因理解偏差而产生无尽的争论。

“二仪有定位,八风无奸声”一句,运用自然界的比喻,强调了宇宙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类社会在文化传承与道德规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公旦去已远,万世思典刑”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代道德典范的怀念,希望后世能够继续追寻并实践这些高尚的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对后人在继承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警醒。

作者介绍
胡俨

胡俨
朝代:明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猜你喜欢

送金兵宪起复

四海年来羽檄频,宵衣长念?兵臣。

松楸故里心难系,节钺中朝命转新。

庾岭梅花迎客旆,蓟门芳草驻征轮。

不知何地当除拜,到处苍生望紫宸。

(0)

寿杨民部兼送寿卮

汉庭积贮念司农,粤社诗盟有国工。

客自歌狂休叹凤,人从慕弋不惊鸿。

黄花栗里初三径,丛桂淮南旧八公。

赠尔飞觞供载酒,问奇多过草玄雄。

(0)

望京楼和张中丞二首·其一

极目楼头望紫烟,梦回宫阙思悠然。

蓬莱地隔鸿书渺,阊阖天高象魏悬。

万国衣冠同拜舞,当年江汉忆旬宣。

于今独抱葵心在,欲奏南山第几篇。

(0)

将之临朐答大司马王公赠别二首·其二

投赠慇勤且复留,江湖何地不堪忧。

四愁未若孤臣切,一顾难忘国士酬。

暖入东风碧草细,烟消南浦绿波浮。

华夷自昔知司马,即拟安车下帝州。

(0)

送顺德张使君迁苑马卿贰

几载邢州政独奇,一方讴颂满褰帷。

竹符幸借分三辅,麦瑞重看秀两岐。

谁挽福星留卧辙,但悬卿月照前麾。

他年太史收循吏,何似民间口作碑。

(0)

总河潘公遣役护行舟次报谢二首·其二

停车何地不春阳,中外名高四十霜。

功满朝端瞻赤舄,业传江左试青箱。

泰云挟雨崇朝遍,海国歌风化日长。

惭愧卑微叨礼数,更容诗句发清狂。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