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
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
况逋仙、仙去从朝暮。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
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
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
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
况逋仙、仙去从朝暮。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
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开篇“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以翠绿的山屏和红色的船桨为背景,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依约晚荷深处”,晚荷的影子在水面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两句,诗人自述常在西湖泛舟,享受那份闲适与自在。接下来,“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表达了对西湖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寻。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峦,仿佛出现在画布上一般,引人入胜。接着“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描述了芦花飘扬的场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洁白与纯净。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中,“张绪”是古代著名的文人,此处借指才华横溢的文士,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最后,“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况逋仙、仙去从朝暮。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以燕语莺歌、金缕之曲、逋仙之仙去,以及丹青笔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画面,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