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何地不春阳,中外名高四十霜。
功满朝端瞻赤舄,业传江左试青箱。
泰云挟雨崇朝遍,海国歌风化日长。
惭愧卑微叨礼数,更容诗句发清狂。
停车何地不春阳,中外名高四十霜。
功满朝端瞻赤舄,业传江左试青箱。
泰云挟雨崇朝遍,海国歌风化日长。
惭愧卑微叨礼数,更容诗句发清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所作的《总河潘公遣役护行舟次报谢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总河潘公派遣人员护送行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潘公功绩的赞美。
首句“停车何地不春阳”,以“春阳”象征温暖与生机,表达出诗人对潘公关怀与护航的感激之情,仿佛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接着,“中外名高四十霜”赞扬了潘公在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历经四十年的辉煌成就。
“功满朝端瞻赤舄,业传江左试青箱”两句进一步赞美潘公的功勋卓著,不仅在朝廷受到尊敬,其事业也流传至江南地区,如同赤舄(古代官员的鞋子)般显赫,青箱(古代读书人携带书籍的箱子)则比喻其学问和业绩被后世传承。
“泰云挟雨崇朝遍,海国歌风化日长”描绘了潘公的恩泽遍及各地,如同泰山上空的云雨,滋润着大地,其影响深远持久,如同歌颂的风化之日,长存不衰。
最后,“惭愧卑微叨礼数,更容诗句发清狂”表达了诗人虽地位卑微,但因受到潘公礼遇而深感荣幸,愿意通过诗歌表达对潘公的敬仰之情,即使显得有些放纵,也心甘情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潘公的感激与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吾师来曲江,落落伟丈夫。
灵标峙松雪,清韵辉冰壶。
谈高文字间,欲趋仁义途。
飘然迹无累,青天白云孤。
振衣下怀楚,遂欲游京都。
京都贵人多,骈门耀金朱。
仁义卜知已,谁不顾子庐。
况子兼外学,妙达性命枢。
言随祸福应,名利惟所呼。
一出玩世故,应忆旧山隅。
乐不须丝竹,花不须桃李。
舞不须轻躯,歌不须皓齿。
人生各有乐,顾我如何尔。
我是两柳翁,家在南郭里。
诗酒以为乐,宾客至即喜。
酒味酸或淡,瓷碗粗而伟。
或无一饤菜,但费几张纸。
人情慕富贵,公何视贱鄙。
寒冷载肴酒,暮夜烦屐履。
孚诚非猝然,饤饾亦劳止。
不用卞郎瓠,但坐杜侯椅。
两桌合八尺,一炉暖双趾。
不以药随时,而用缯掩耳。
或啖鱼菹尽,或爱藏蔬美。
或取鱐与腊,或约酒以指。
人皆悦真厚,谁敢停箸匕。
一客癯而清,偶坐为六子。
吟声尚鼓吹,欢情胜罗绮。
俗物无所用,高会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