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火山景象,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奇观的震撼与思考。开篇“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两句,设定了场景,火山的出现是如此突然和壮观,以至于在蒲昌之东显得异常突出。紧接着,“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生动地描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火焰与烟雾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燃烧的天际图。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两句通过反问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困惑和好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理论是解释宇宙万物的一种方式,而火山喷发似乎打破了这种平衡,为何在这片土地上独有如此景象,是诗人无法解答的问题。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转换了情境,由于季节的对比,更突出了火山的热力。尽管是严寒的冬日,但在火山之下,却有炎热的风吹拂,这种反常的气候增添了一份神秘。
最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面对如此壮观而又可能带来危险的火山,即使是人和马,也无法不被这热力所征服,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造化之功力的赞叹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