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倚秋千倦。斜阳下、无端心事凌乱。
莺痴绿老,鹃哀红谢,韶华逾半。
生憎欺鬓东风,青蔓染、霜丝吝换。
问连朝、饾饤阴晴,珍劝加衣谁管。
算来春色无多,三分有二,归期非远。
系春不住,柳梢眉蹙,芍围腰减。
纵教赶上江南,已孤负、探芳手眼。
更何堪、引逗情丝,飞霙弄晚。
墙倚秋千倦。斜阳下、无端心事凌乱。
莺痴绿老,鹃哀红谢,韶华逾半。
生憎欺鬓东风,青蔓染、霜丝吝换。
问连朝、饾饤阴晴,珍劝加衣谁管。
算来春色无多,三分有二,归期非远。
系春不住,柳梢眉蹙,芍围腰减。
纵教赶上江南,已孤负、探芳手眼。
更何堪、引逗情丝,飞霙弄晚。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在客居他乡时的孤独与愁绪。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倚墙的秋千、斜阳、绿叶、红花、春风、青蔓、霜丝、阴晴不定的天气、柳梢、芍药等,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墙倚秋千倦”,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疲惫与孤独。随后,“斜阳下、无端心事凌乱”一句,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纷扰巧妙结合,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莺痴绿老,鹃哀红谢”两句,通过对比绿叶的老去与红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以及生命的无常。
“韶华逾半”四字,直接点明了时间的紧迫感,同时也暗含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生憎欺鬓东风,青蔓染、霜丝吝换”则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无情的无奈与抗拒。通过“东风”、“青蔓”与“霜丝”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衰败,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问连朝、饾饤阴晴,珍劝加衣谁管”一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询问天气、添衣保暖,反衬出主人公在情感上的无助与孤独。接下来,“算来春色无多,三分有二,归期非远”四句,既是对春日即将逝去的惋惜,也是对归家日期的期盼,体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期待。
“系春不住,柳梢眉蹙,芍围腰减”三句,通过柳叶的细长、芍药的腰身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情感的波动与内心的痛苦。
最后,“纵教赶上江南,已孤负、探芳手眼。更何堪、引逗情丝,飞霙弄晚”四句,表达了即使能够回到故乡,也已经错过了探寻美好事物的最佳时机,而晚间的雪花更是加重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异乡的孤独、愁绪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