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唯我相,秉柄无亲雠。
三年司大董,最切是编修。
史才不易得,勤勤处处求。
愚从年始立,东观思优游。
昔时人未许,今来虚白头。
春台与秋阁,往往兴归愁。
信运北阙下,不系如虚舟。
绵蕝非所好,一日疑三秋。
何当适所愿,便如适瀛洲。
满朝唯我相,秉柄无亲雠。
三年司大董,最切是编修。
史才不易得,勤勤处处求。
愚从年始立,东观思优游。
昔时人未许,今来虚白头。
春台与秋阁,往往兴归愁。
信运北阙下,不系如虚舟。
绵蕝非所好,一日疑三秋。
何当适所愿,便如适瀛洲。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贾纬所作,名为《与监修国史赵莹诗》。贾纬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孤独感以及对历史编纂工作的热情和执着。
首句“满朝唯我相,秉柄无亲雠”描绘了贾纬在朝廷中的处境,他独自一人担任要职,没有亲近也没有敌人,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孤立无援。接着,“三年司大董,最切是编修”表明他已任职多年,其中最重要的是负责国家历史的编纂工作。
“史才不易得,勤勤处处求”体现了贾纬对历史编纂工作的重视,他深知具备撰写历史所需才能的人难得,因此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求人才。接下来,“愚从年始立,东观思优游”表达了贾纬自幼立志于历史研究,梦想能在东观(古代藏书之处)悠闲地阅读和研究历史的愿望。
“昔时人未许,今来虚白头”反映了贾纬在追求历史编纂事业的过程中,曾经不被理解或认可,但如今已白发苍苍,依然坚守初心。最后,“春台与秋阁,往往兴归愁”描绘了贾纬在春日登高望远、秋日凭栏远眺时,心中常有的忧愁与感慨。
“信运北阙下,不系如虚舟”则表达了贾纬在权力中心的无奈与漂泊之感,如同不受控制的船只在江河中随波逐流。最后一句“绵蕝非所好,一日疑三秋”表明贾纬对繁琐的官场事务并不感兴趣,一天的忙碌让他感到如同度过了漫长的三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贾纬在官场与历史编纂事业中的复杂心境,以及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