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序不相藉,过隙惊羲娥。
未悟赵州柏,安觅鲁阳戈。
几馀聊止静,古井曾不波。
游心竹素园,翘首德行科。
左图而右书,彷佛安乐窝。
因怀子半诗,何殊话禅那。
辰序不相藉,过隙惊羲娥。
未悟赵州柏,安觅鲁阳戈。
几馀聊止静,古井曾不波。
游心竹素园,翘首德行科。
左图而右书,彷佛安乐窝。
因怀子半诗,何殊话禅那。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冬夜遣兴三首(其二)》。诗中以冬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辰序不相藉,过隙惊羲娥”,以“辰序”指代时间的流逝,“羲娥”象征太阳和月亮,表达了时间如白驹过隙,让人感到惊惧。接着“未悟赵州柏,安觅鲁阳戈”,借用佛教故事中的赵州和尚与鲁阳王的典故,暗示对人生智慧的追求与探索,但又感叹于未能真正领悟其中深意。
“几馀聊止静,古井曾不波”,通过比喻,将内心的平静比作古井之水,不为外界所动,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忙碌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的心愿。最后“游心竹素园,翘首德行科”,“竹素园”象征知识的海洋,“德行科”则指向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人渴望在学问与品德上有所提升。
“左图而右书,彷佛安乐窝”,描述了理想的读书环境,左侧是图书,右侧是文字,仿佛一个充满安宁与快乐的小天地。最后一句“因怀子半诗,何殊话禅那”,以“子半诗”和“话禅那”作为结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与禅学的热爱,认为它们都能带来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展现了对知识、道德修养以及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