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九华山寄夏公酉》
《望九华山寄夏公酉》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古风

扁舟溯南江,群山渐秀发。

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

夕阳凝紫烟,仙簪聚鸦发。

又疑碧莲花,倒插黄金阙。

想像终未工,灵襟谩超越。

矧彼山中人,了与尘事绝。

采秀既忘年,道授飞仙说。

世间名任高,物外缘皆灭。

百忧眷薄禄,我辈志已屑。

趋荣羞捷途,就卑老刚节。

雅知名山乐,勇往胡未决。

此兴待君论,青衫可偕裂。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南行途中,远眺九华山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九华山的雄奇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扁舟溯南江,群山渐秀发”,开篇即展现出诗人乘舟而行,沿途群山逐渐显现其秀丽之姿的画面。接着,“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描绘了九华山在远方渐渐显露出其巍峨之貌,仿佛从天边延伸而出,引人遐想。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进一步描述了九华山的奇特与壮观,如同从平地拔起的犀角一般,突兀而立。随后,“夕阳凝紫烟,仙簪聚鸦发”通过夕阳映照下的紫烟与山峰上聚集的乌云,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幽静的氛围。

“又疑碧莲花,倒插黄金阙”则将九华山比作倒插的碧莲花,插入金色的天宫之中,形象地展现了其超凡脱俗之美。最后,“想像终未工,灵襟谩超越”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的遗憾。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山中人的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世间名利的反思。“采秀既忘年,道授飞仙说”暗示着山中之人远离尘世,追求自然之道,与世无争。而“世间名任高,物外缘皆灭”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在超脱世俗的环境中,一切名利都变得微不足道。

“百忧眷薄禄,我辈志已屑”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追求与世俗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趋荣羞捷途,就卑老刚节”则表明了诗人宁愿选择低调的生活方式,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雅知名山乐,勇往胡未决”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但是否要勇敢地去追求这种生活,他心中尚存犹豫。“此兴待君论,青衫可偕裂”则邀请朋友一同探讨这种生活,共享这份乐趣,甚至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山中生活与世俗价值观的对比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生活选择的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词.太上皇帝閤六首·其五

了无尘累可关情,坐见寰区乐太平。

弄水看花聊燕适,倚松餐菊偶经行。

(0)

淳熙七年端午帖子词.皇后閤六首·其五

翠云幕卷迎风殿,零露盘高待月台。

应上君王千万寿,霓裳吹下九天来。

(0)

题得妙亭

行见山横坐见纵,山随意好日无穷。

朝来爽气谁能会,浑在先生隐几中。

(0)

何家港舍舟步至新河口·其一

夹岸芦蒿障日微,拍堤波浪溅人衣。

隔江唤得渔船过,贯柳双鲈自买归。

(0)

秋兴呈裴李二同年·其二

岁晚乱山外,野望谁能同。

寒沙明夕照,败叶惊西风。

孤烟暝汀树,霜气高秋空。

徘徊念前事,旅恨良难穷。

(0)

奉和御制郊外观稼

天苑清尘宿雨收,翠华观稼庆盈畴。

气和玉烛成丰岁,露冷金茎凛素秋。

日丽鲜原平杳杳,烟含嘉谷郁油油。

共知省敛敦农事,信史腾芳纪圣游。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