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学校以书院辅之,如今比屋东西,稍喜欢颜在风雨;
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后一官南北,还将老眼看云霄。
自来学校以书院辅之,如今比屋东西,稍喜欢颜在风雨;
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后一官南北,还将老眼看云霄。
此联出自清代范当世所撰写的《武邑观津书院联》。联语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的特点,展现了教育与成长的主题。
上联“自来学校以书院辅之,如今比屋东西,稍喜欢颜在风雨”描绘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书院作为辅助学校的作用。"自来学校"表明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基础,"以书院辅之"强调了书院在教育体系中的补充和提升作用。"如今比屋东西"则描绘了教育普及的景象,无论东西南北,家家户户都重视教育,孩子们在风雨中依然坚持学习,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下联“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后一官南北,还将老眼看云霄”表达了对子女成长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直抒胸臆,作为长辈,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成才,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能在品德上成为社会的栋梁。"此后一官南北"预示着子女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无论是南征北战还是官场历练,都将是一次次的成长与挑战。"还将老眼看云霄"则是对子女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飞向高远的云霄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人生的高峰。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既是对教育价值的深刻阐述,也是对个人成长与家族传承的美好祝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谁言谭郎貌似我,执手问人还似无。
寸心明白已如此,区区形似终模糊。
我昔知子因子诗,晓月残雪风鸣枝。
境清音寥意飘忽,虎井数篇犹可思。
吴江楚峤两辽阔,期子不来空岁月。
西湖烟水我为乡,岂知此中有谭郎。
十年相求始相得,停车下船各叹息。
歘然魂魄化为一,异者衣裳与巾舄。
城中兄弟情好偏,非我与子神不全。
两山红叶正相待,子诗我画交无嫌。
我家震泽梅花里,湖气花光三十里。
留子共度梅花时,且待春深上湘水。
自我别西湖,且复经年矣。
譬如心念人,一见真可喜。
故人知我癖,置我浮家里。
著意筹云山,恣情逐烟水。
昨夜泊湖心,清月照瀰瀰。
今朝向南屏,馀霞乍收绮。
城头日欲上,山腰雾未巳。
忽然飞雨至,烟云互迤逦。
遥山正一抹,长林涤如洗。
坐觉雷峰失,已诧皋亭紫。
咄嗟旦暮间,变态纷如此。
山光与水气,相将弄奇诡。
平生爱山心,对此即欲死。
觅句畏唐突,作图但形似。
不如浇以酒,一笑铲磈礧。
吾友五六人,大半羁城市。
可怜两闻子,喀喀亲药饵。
三严皆好奇,何为亦徙倚。
良会不再得,参商限尺咫。
使我情怅然,人事难具美。
举觞属同游,当共惜此晷。
《西湖泛舟走笔戏呈同游诸子》【明·李流芳】自我别西湖,且复经年矣。譬如心念人,一见真可喜。故人知我癖,置我浮家里。著意筹云山,恣情逐烟水。昨夜泊湖心,清月照瀰瀰。今朝向南屏,馀霞乍收绮。城头日欲上,山腰雾未巳。忽然飞雨至,烟云互迤逦。遥山正一抹,长林涤如洗。坐觉雷峰失,已诧皋亭紫。咄嗟旦暮间,变态纷如此。山光与水气,相将弄奇诡。平生爱山心,对此即欲死。觅句畏唐突,作图但形似。不如浇以酒,一笑铲磈礧。吾友五六人,大半羁城市。可怜两闻子,喀喀亲药饵。三严皆好奇,何为亦徙倚。良会不再得,参商限尺咫。使我情怅然,人事难具美。举觞属同游,当共惜此晷。
https://shici.929r.com/shici/qqhvZ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