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稽留忘主宾,追凉永夜坐逡巡。
风悲微觉天地肃,月白孤馀肝胆新。
漠漠残香回细篆,沉沉暗水起微鳞。
此身那得同沟断,任转陵迁谷变辰。
残暑稽留忘主宾,追凉永夜坐逡巡。
风悲微觉天地肃,月白孤馀肝胆新。
漠漠残香回细篆,沉沉暗水起微鳞。
此身那得同沟断,任转陵迁谷变辰。
这首诗名为《残暑》,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描绘了暑气消退后的夜晚,诗人与友人围坐闲谈的情景。"残暑稽留忘主宾"一句,写出了暑热尚未完全消散,连主人和客人都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追凉永夜坐逡巡"则描绘了他们为了寻找清凉而整夜徘徊。
"风悲微觉天地肃",诗人通过秋风的凄凉,感受到自然界的萧瑟,心境也随之变得庄重。"月白孤馀肝胆新",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感到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净化,仿佛焕然一新。
"漠漠残香回细篆,沉沉暗水起微鳞",这里运用了比喻,将残留的香气比作篆字般在空气中回荡,暗水中的鱼儿也因微风而泛起涟漪,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最后两句"此身那得同沟断,任转陵迁谷变辰",诗人感慨自身命运如流水般变化无常,即使世事变迁,也要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