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江上玉山亭,来往经心似送迎。
陡觉层栏增爽豁,试临落日尚峥嵘。
閒鸥逐浪仍东下,鸣雁随帆故北征。
自笑劳劳头半白,依然飘泊一书生。
廿年江上玉山亭,来往经心似送迎。
陡觉层栏增爽豁,试临落日尚峥嵘。
閒鸥逐浪仍东下,鸣雁随帆故北征。
自笑劳劳头半白,依然飘泊一书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登润州玉山亭子感怀》。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玉山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廿年江上玉山亭,来往经心似送迎”,以“廿年”点明时间跨度之长,诗人在这二十年间多次来往于江边的玉山亭,每一次都如同在送别与迎接之间徘徊,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流转。
颔联“陡觉层栏增爽豁,试临落日尚峥嵘”,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感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有心灵上的豁然开朗。即使是在即将结束的一天,夕阳依旧展现出其不屈不挠的光辉,象征着生命中即便面临困境,也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颈联“闲鸥逐浪仍东下,鸣雁随帆故北征”,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命运的思考。闲鸥追逐波浪,不问方向地向东而去;鸣雁随着风帆,仍旧向北方迁徙。这些景象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循环与不变的规律,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总有其固有的轨迹与秩序。
尾联“自笑劳劳头半白,依然飘泊一书生”,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虽已年华老去,却依旧如浮萍般四处漂泊,没有找到归宿。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个人难以把握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自我反省与觉醒。
花与人同瘦。记无聊、栖香弄影,芳心微逗。
数点眉峰横远黛,早被东风吹皱。
薄中了、恹恹病酒。
已过踏青寒食节,问江南、双燕归来否。
思往事,碑衔口。柔情曲曲肠回九。
数不尽、寻消问息,几番辜负。
一寸心头愁万斛,凭尔春浓如绣。
干甚事、青袍淹透。
深巷梨花门半掩,耐凄凉、小雨黄昏后。
云路迥,但搔首。
几个莺梭,早织就、千丝万缕。
最苦是、苏堤欲晓,灞桥将暮。
媚眼未醒开又合,纤腰半倒扶难住。
重沉沉、搭在玉栏杆,和烟雨。还记得、长亭路。
曾折送,行人去。恁牵缠似我,别时情绪。
帘暗梦回应有泪,楼高目断浑无语。
隔青山、不见紫骝归,蒙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