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莺梭,早织就、千丝万缕。
最苦是、苏堤欲晓,灞桥将暮。
媚眼未醒开又合,纤腰半倒扶难住。
重沉沉、搭在玉栏杆,和烟雨。还记得、长亭路。
曾折送,行人去。恁牵缠似我,别时情绪。
帘暗梦回应有泪,楼高目断浑无语。
隔青山、不见紫骝归,蒙天絮。
几个莺梭,早织就、千丝万缕。
最苦是、苏堤欲晓,灞桥将暮。
媚眼未醒开又合,纤腰半倒扶难住。
重沉沉、搭在玉栏杆,和烟雨。还记得、长亭路。
曾折送,行人去。恁牵缠似我,别时情绪。
帘暗梦回应有泪,楼高目断浑无语。
隔青山、不见紫骝归,蒙天絮。
这首明代末期沈谦的《满江红·咏柳》是一首描绘春柳之美的词作,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寄寓了离别之情与人生的感慨。词中以“几个莺梭”起笔,形象地写出柳条随风摇曳,如同莺鸟穿梭其间,织就了千丝万缕的柔美画面。接着,“苏堤欲晓,灞桥将暮”点出时间,暗示着春色将逝,离别在即。
“媚眼未醒开又合,纤腰半倒扶难住”运用拟人手法,形容柳树姿态娇媚,即使在风雨中也坚韧不倒,但仍然显得柔弱无力。词人通过“重沉沉、搭在玉栏杆,和烟雨”进一步渲染了柳树与烟雨交融的凄美景象。
下片回忆起长亭送别的场景,柳树仿佛成了离情的见证者,词人感叹其对行人的牵绊,如同自己的离愁别绪。“帘暗梦回应有泪,楼高目断浑无语”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最后,词人遥望青山,期待着紫骝(骏马)归来,却只见漫天飞絮,象征着离别后的迷茫与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柳树为载体,抒发了深情厚意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
清风峡畔,至今堂已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高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檠灯。
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
我侬争敢,来近思旷之旁。
朱颜未改,绝胜如、蔡义张苍。
元自有,安丹灶地,何须求白云乡。
欲缀小词称寿,□譬如河伯,观海盳洋。
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
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
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
行藏自决于心,不消谋及门前客。
平生慕用,著书玄晏,挂冠贞白。
帝奖孤高,别加九锡,一筇双屐。
更赐之车服,胙之茅土,依稀在、槐安国。
频领竹宫清职。仰飞仙、犹龙无迹。
与谁同去,挑包徐甲,负辕班特。
蹉过明师,且寻狎友,杜康仪狄。
笑谢公旷达,暮年垂泪,听桓郎笛。
不须更问旁人,劝君自拂青铜照。
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
两度呼来,也曾批敕,也曾还诏。
笑先生此手,今堪何用,苔矶上、堪垂钓。
白雪新腔高妙。把侬家、调疏称道。
六韬未试,抑诗未作,如何归老。
玉带金貂,星儿快活,天来烦恼。
待自笺年甲,缴还官职,换山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