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龙吟·其一》
《水龙吟·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行藏自决于心,不消谋及门前客。

平生慕用,著书玄晏,挂冠贞白。

帝奖孤高,别加九锡,一筇双屐。

更赐之车服,胙之茅土,依稀在、槐安国。

频领竹宫清职。仰飞仙、犹龙无迹。

与谁同去,挑包徐甲,负辕班特。

蹉过明师,且寻狎友,杜康仪狄。

笑谢公旷达,暮年垂泪,听桓郎笛。

(0)
翻译
人生的道路和隐居的选择全由内心决定,无需跟门外的客人商量。
一生追求的是效仿古人,著书立说,保持清白的节操。
皇帝赞赏他的孤高品格,特别赏赐他丰厚的礼物,包括手杖、木屐。
还赐予他车辆、服饰,以及封地,仿佛置身于那传说中的槐安国。
他曾多次担任清闲的官职,在竹宫任职,如同飞仙般无迹可寻。
无人陪伴他一同离去,只能独自挑着行李,像徐甲或班特那样驾车。
错过了明师的教诲,只好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饮酒作乐。
笑着拒绝了像谢安那样的豁达,晚年时听着桓郎的笛声,不禁落泪。
注释
行藏:指人的行为和隐藏之处。
谋及:商量或考虑。
著书:撰写书籍。
玄晏:形容清静无为的生活。
挂冠:辞官,表示隐退。
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荣誉。
一筇双屐:一根竹杖和一双木屐,代指简朴生活。
槐安国:传说中的隐士乐园。
竹宫:古代官署名,常指清闲的职位。
徐甲:古代隐士,此处借指隐居生活。
班特:古代驾车人,此处也指隐居生活。
明师:品德高尚的老师。
杜康仪狄:借代酒,杜康是美酒,仪狄是酿酒者。
公旷达:像谢安那样豁达的人。
桓郎笛:桓郎指桓伊,东晋名士,善吹笛。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水龙吟·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行藏自决于心,不消谋及门前客"表明诗人的行动和隐退完全出自内心的决定,与外界的干扰无关。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词的主旨,即独立自主,超然物外。

"平生慕用,著书玄晏,挂冠贞白"则透露出诗人一生崇尚实用、致力于学问并保持纯洁的品德。"著书"显示其学识渊博,而"挂冠"则象征着脱离尘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接下来的几句"帝奖孤高,别加九锡,一筇双屐。更赐之车服,胙之茅土,依稀在、槐安国"描绘了诗人因其高洁品格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和封赠,但这些物质上的荣誉并未改变他的本色。这部分内容通过对古代贤者或隐士生活的描写,强化了诗人超脱尘俗的形象。

"频领竹宫清职。仰飞仙、犹龙无迹"则是诗人对自己所承担的清贫职责感到自豪,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仙境和高尚灵魂追求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超越现实生活。

最后几句"与谁同去,挑包徐甲,负辕班特。蹉过明师,且寻狎友,杜康仪狄。笑谢公旷达,暮年垂泪,听桓郎笛"展现了诗人在人生的晚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忆过去,感慨万千。这部分内容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和对朋友的情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最后阶段的深刻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词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邃的思想情操和流畅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位士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期望之间冲突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十二

一日日,一时时,口如鼻,眼似眉。

左搓芒绳缚鬼子,倒将蒿箭射须弥。

(0)

为张孟劬五十作

相看百岁到中年,子有文章且更贤。

甲历可从修史得,癸尊能助晋觞妍。

北来我为留称祝,上寿天将与静便。

如此春江复相别,藏波无尽各悠然。

(0)

杨岐和尚赞

不会禅,也住院。旨的全无,种田博饭。

大笑接□白云瞎汉,无端带累遍地儿孙。

至今东西不分,南北不辨。

(0)

二祖赞

觅心无处觅,当下便心安。

早知冰是水,两臂定完全。

(0)

端大师

峻峺门庭老末山,清风凛凛固难攀。

古今彼此元无间,只在当人反掌间。

(0)

一化士取血和墨写藏经乞颂

欲书火后旧时经,剔血和煤字字真。

未举笔前全藏了,闻弦应有赏音人。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