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知来弟》
《寄知来弟》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

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

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

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īlái
sòng / shí

fēifēihányǔnqīngshuāngyīnfēngchūnáng

chǐwèijiēlóngjiǔzhéxiánwěnyànxiéxíng

shìtiánshèchéngsānshìtàijiāngliǎngwàng

shùyōumínyuánshòubēidòuzhōuruòxīnxiāng

翻译
寒冷的阳光洒下清霜,强劲的阴风吹过大地。
即使是小树也长久地蛰伏,大雁叼着芦苇飞翔却不稳。
官场与田园生活交错,世事如江湖般难以忘怀。
无法解民之困使我消瘦,只有一杯豆粥能温暖内心。
注释
霏霏:形容雨雪或雾气纷纷扬扬的样子,这里指寒霜落下。
清霜:寒冷天气下的霜冻。
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这里指阴风强烈。
出土囊:比喻阴风从地下或隐蔽处吹出。
尺木:形容树木矮小。
龙久蛰:比喻有才能的人长期隐居。
衔芦:大雁叼着芦苇,象征秋天南飞。
雁斜行:大雁飞行不直,形容不稳定。
仕涂:仕途,做官的道路。
田舍:乡村生活。
三已:指官场与田园生活的交替。
两忘:忘记官场和江湖的世俗。
忧民:关心百姓疾苦。
缘底瘦:因为担忧百姓而消瘦。
豆粥:简单的食物,象征朴素的生活。
爇心香:点燃内心的善良和慈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萧瑟的冬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凄凉孤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关怀。

"霏霏寒日陨清霜"一句,以"霏霏"形容寒冷的天气,"陨清霜"则是描绘地面结霜的情景,给人以严冬将至的感觉。紧接着"勃勃阴风出土囊",通过"勃勃"来形容阴风的猛烈,再用"土囊"比喻风从地里冒出来,强化了寒冷和萧瑟的氛围。

接下来的"尺木未阶龙久蛰",以"尺木"指代树木,用"未阶"形容树木尚未长成,而"龙久蛰"则暗示着冬日动物藏于地下而不出,增添了一份静谧与沉寂。"衔芦不稳雁斜行"一句,以"衔芦"比喻野鸟嘴中衔着水草,"不稳"则形容它们飞行时的踉蹰不安,通过这两种动植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冬天生灵的艰难求存。

随后是"仕涂田舍成三已",这里的"仕涂"指的是官府或士大夫的住宅,而"田舍"则代表着普通百姓的居所。"成三已"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思念。

紧接着的"世态江湖合两忘","世态"指的是世事万象,而"江湖"则是自然风光的代名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一切世俗纷争、自然变迁都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淡忘。

最后,"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这里诗人的"无术"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对于民众生活的困顿感到忧虑。"缘底瘦"则是对民生疾苦的一种委婉表达,暗示了民众生活的贫困。而"一杯豆粥爇心香",以极其简单的食物来暖心,反映出诗人在严寒中寻找温暖与安慰的心情。

综观全诗,不难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也有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通过对冷清冬日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孤独和忧虑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题陈国光拙斋

濂溪先生作拙赋,草阁道人作拙诗。

已无巧语为君赠,谩对幽斋劳我思。

牺牲文绣鼎俎用,樗材拥肿斤斧遗。

浊醪粗饭且安分,高车驷马将何之。

(0)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因拟作五首奉献·其五

虎帐螭头鼎,犀床雁足灯。

韔弓收夜月,诗砚得春冰。

(0)

是夜蒙公相寄示三首因用韵以成·其一

云头鹤背碧迢迢,仙子飘然不受招。

直入银河秋水去,好风明月是轻桡。

(0)

邵伯镇龙王庙

夜合花香槐子肥,庙门人集祭龙妃。

灵风洒面云旗湿,知是朝来行雨归。

(0)

留别钱塘友人戴钱二公

每向天涯共忆君,及归来日又离群。

故人暂得从头数,好句须留会面闻。

西子湖边灯照月,李陵台下雪如云。

一身万里寻常事,塞北江南几夕曛。

(0)

富谷驿雨过

晴时上马雨时归,马上看山失翠微。

七十里程三度水,不逢蓑笠尽毡衣。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