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全文
唐 / 杨汝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

偶时三伏外,列席九霄中。

平视云端路,高临树杪风。

自怜荣末座,前日别池笼。

(0)
注释
清净:形容环境洁净无杂。
宫:古代宫殿或道观。
层台:多层的平台或建筑。
倚空:高高耸立在空中。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份。
列席:排列就座。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的位置。
云端路:像在云端的道路,象征高远的行程。
树杪:树梢,树木的顶端。
自怜:自我怜惜,谦虚自省。
末座:最后的位置,表示谦虚。
池笼:池塘,可能指过去的居所或环境。
翻译
在这清净的道宫中,层层平台高耸入空。
偶尔在三伏之外,我位列于九天云中。
平视之间,路在云端之上,高处能感受到树梢的微风。
自感荣幸坐在末席,忆起往昔告别池塘的日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山中道观图景。"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表达了诗人对道观环境的赞美,它不仅清净,而且建筑雄伟,与天空相接。"偶时三伏外,列席九霄中"则是说在酷热难当的时候,诗人与朋友们在高处的厅堂里享受凉爽,九霄可能指的是非常高的地方,这里的“列席”意味着他们或许正在品茶论道。

"平视云端路,高临树杪风"显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境,云端之路是遥不可及的,而高临则是超然物外的一种态度。"自怜荣末座,前日别池笼"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荣华时刻的回忆和自我哀伤,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和怀旧之情。

作者介绍

杨汝士
朝代:唐

杨汝士,唐代人,(约公元821年前后在世)字慕巢,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穆宗长庆初前后在世。元和四年,(公元八o九年)登进士第。牛僧孺、李宗闵待之善,引为中书舍人。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由兵部侍郎出镇东川。入为吏部侍郎。终刑部尚书。汝士善诗。裴度居守东都,夜宴,半酣,与诸客联句。时元稹、白居易均在座,有得色。依次至汝士,汝士句云:“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居易知不能复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冷淡生活”!稹顾居易曰:“乐天所谓能全其名者”!杨汝士曾“压倒元白”
猜你喜欢

示从游诸子三首·其二

千林潇洒试金风,万里秋清一夕中。

正好腰镰收玉粒,不妨停辔看霜红。

层层剥笋方逢肉,缕缕穿针未损绒。

欲遣平皋新雨透,先将利剑断雌虹。

(0)

踏莎行

水咽离亭,梦寻归渡。今春曾向江南去。

笑人柳絮不知愁,几番弄雪还骄雨。

半榻茶烟,一丝香炷。春光有尽愁无数。

杜鹃啼断夕阳技,月明又到花深处。

(0)

水龙吟.得碧栖临没手札感痛代哭

十年望断来鸿,发函乃出弥留顷。

苍凉掩抑,死生之际,一何神定。

我欲招魂,海天兵火,巫阳焉讯。

念百回千结,那时情味,盈眶泪,如泉迸。

石帚清狂无命。恁荒波、日亲蛙黾。

颓唐尔许,不应真个,江郎才尽。

丛稿谁收,审音刊字,吾犹能任。

却自怜老耄,君还舍我,就何人正。

(0)

无题

老怕应休学少年,忧时成结喜成颠。

无弦得弄琴三叠,有伴裁看石一拳。

闭户钞方偏伏枕,因人博饭愧栽田。

杨花又现浮萍相,水泛风飘不异缘。

(0)

春柳

杨柳丝丝一望齐,和烟和月拂长堤。

画楼雨细眉痕浅,绮陌风轻舞影低。

金缕剪成穿紫燕,绿阴织就啭黄鹂。

那堪临别阳关道,攀折年年送马蹄。

(0)

寄怀宛怀伯母

别后长相思,五见月圆夕。

莲衣堕冷红,梧叶飘凄碧。

黯然离愁生,苍茫秋水隔。

昨枉锦字书,言言胜药石。

自惭经爨材,重荷知音惜。

欲寄万种情,情长嫌纸窄。

花影倚阑横,凉月穿帘白。

不寐独徘徊,天涯渺咫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