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郎好奇筴,百发无遗矢。
嗟彼佳人儿,置之若充耳。
身弃千貔貅,独行不知止。
病马忽腾槽,驽马栈下死。
何代无㹠犊,郦兄不欺已。
桓郎好奇筴,百发无遗矢。
嗟彼佳人儿,置之若充耳。
身弃千貔貅,独行不知止。
病马忽腾槽,驽马栈下死。
何代无㹠犊,郦兄不欺已。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洞察与批判。首句“桓郎好奇筴,百发无遗矢”以“桓郎”即桓温为例,赞扬他箭术高超,百发百中,暗喻其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才能。然而,“百发无遗矢”也暗示了过度追求精准与完美,可能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价值与道德考量。
接下来,“嗟彼佳人儿,置之若充耳”一句,将话题转向对“佳人儿”的态度,将其比喻为被忽视或轻视的对象,如同耳边风一般,表达了对那些被忽略或低估的优秀人才或事物的惋惜之情。
“身弃千貔貅,独行不知止”则进一步揭示了某些人或群体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与行为。这里“千貔貅”象征众多英勇的战士,而“身弃”则表明有人选择放弃这些资源,独自前行,不顾后果,暗示了个人主义或自私行为的负面后果。
“病马忽腾槽,驽马栈下死”运用了比喻,将“病马”与“驽马”分别比作处于困境中的优秀个体和被忽视的普通个体。前者“腾槽”意味着虽处逆境仍能有所作为,后者却因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而“栈下死”,形象地描绘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最后,“何代无㹠犊,郦兄不欺已”表达了对历史上的杰出青年或新秀的肯定,同时也反思了为何在每个时代都难以避免出现某些形式的不公与误解,强调了对人才的培养与公正评价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隐喻与讽刺,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平、人才价值以及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吕卿诸子森如猬,不作世间儿女气。
封胡羯末自行列,麟凤龟龙各异致。
小儿阿智甫七龄,衮衮似欲无诸兄。
疏眉秀目澹玉雪,覆肝立壁开天庭。
自从诸兄授孝经,淋漓笔墨有典刑。
客来推席俨在庭,举头揖客客为惊。
吾知吕卿大源委,黄河昆崙千万里。
政令凡儿出其中,不扶而直麻生蓬。
况如此雏落落自奇伟,出门汗血当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