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独乐河,汉水今不流。
河边沙草色,还系边城秋。
独行嗟为谁,老妇蒙白头。
提篮拾草子,聊用充乾糇。
野雁生有匹,群鸟各以俦。
嗟为良人弃,弃水今不收。
长城何高高,阴火明戍楼。
宁为戍儿妇,或有梦魂投。
茫茫独乐河,汉水今不流。
河边沙草色,还系边城秋。
独行嗟为谁,老妇蒙白头。
提篮拾草子,聊用充乾糇。
野雁生有匹,群鸟各以俦。
嗟为良人弃,弃水今不收。
长城何高高,阴火明戍楼。
宁为戍儿妇,或有梦魂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悲壮的画面,通过独乐河的荒废与变迁,以及河边老妇人的生活境遇,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
首句“茫茫独乐河,汉水今不流”,开篇即以“独乐河”与“汉水”的对比,暗示了河流的变迁与历史的流逝。“茫茫”二字,渲染出一种辽阔而空旷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时间的长河之中,感受着岁月的无情。
接着,“河边沙草色,还系边城秋”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苍凉感。沙草的颜色与季节的变换,不仅映照出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喻着人事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独行嗟为谁,老妇蒙白头”两句,将笔触转向人物,通过老妇人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酸与苦难。老妇人的孤独与白发,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现象,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
“提篮拾草子,聊用充乾糇”描绘了老妇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她以微不足道的劳动维持生计,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与坚韧。
“野雁生有匹,群鸟各以俦”通过鸟类的比喻,表达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缺失与孤独。
“嗟为良人弃,弃水今不收”这两句,直指社会道德与人性的缺失,通过老妇人被抛弃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与不公平。
最后,“长城何高高,阴火明戍楼”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的象征——长城,通过长城的高大与戍楼的灯火,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暗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宁为戍儿妇,或有梦魂投”则以老妇人宁愿成为戍边士兵的妻子,表达出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抗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以及对人性、命运与历史的深刻洞察。
东门雪覆尘,出送陕城人。
粉郭朝喧市,朱桥夜掩津。
上寮应重学,小吏已甘贫。
谢朓曾为掾,希君一比邻。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才推今八斗,职副旧三台。
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
何年相赠答,却得在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