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三首·其三独乐河》
《拟古三首·其三独乐河》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茫茫独乐河,汉水今不流。

河边沙草色,还系边城秋。

独行嗟为谁,老妇蒙白头。

提篮拾草子,聊用充乾糇。

野雁生有匹,群鸟各以俦。

嗟为良人弃,弃水今不收。

长城何高高,阴火明戍楼。

宁为戍儿妇,或有梦魂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悲壮的画面,通过独乐河的荒废与变迁,以及河边老妇人的生活境遇,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

首句“茫茫独乐河,汉水今不流”,开篇即以“独乐河”与“汉水”的对比,暗示了河流的变迁与历史的流逝。“茫茫”二字,渲染出一种辽阔而空旷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时间的长河之中,感受着岁月的无情。

接着,“河边沙草色,还系边城秋”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苍凉感。沙草的颜色与季节的变换,不仅映照出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喻着人事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独行嗟为谁,老妇蒙白头”两句,将笔触转向人物,通过老妇人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酸与苦难。老妇人的孤独与白发,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现象,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

“提篮拾草子,聊用充乾糇”描绘了老妇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她以微不足道的劳动维持生计,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与坚韧。

“野雁生有匹,群鸟各以俦”通过鸟类的比喻,表达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缺失与孤独。

“嗟为良人弃,弃水今不收”这两句,直指社会道德与人性的缺失,通过老妇人被抛弃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与不公平。

最后,“长城何高高,阴火明戍楼”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的象征——长城,通过长城的高大与戍楼的灯火,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暗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宁为戍儿妇,或有梦魂投”则以老妇人宁愿成为戍边士兵的妻子,表达出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抗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以及对人性、命运与历史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送陕府王司法

东门雪覆尘,出送陕城人。

粉郭朝喧市,朱桥夜掩津。

上寮应重学,小吏已甘贫。

谢朓曾为掾,希君一比邻。

(0)

詶灵澈上人

军人奉役本无期,落叶花开总不知。

走马城中头雪白,若为将面见汤师。

(0)

三径雨来烟草合,一邱琴后浊醪倾。

共话世情尘蔼蔼,每嗟人事水潺潺。

(0)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见示与元相公献酬之什鄙人任户部尚书时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篇章多相唱和今因题四韵以寄所怀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才推今八斗,职副旧三台。

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

何年相赠答,却得在中台。

(0)

杂歌谣辞·其二步虚词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

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

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

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

(0)

蓝岭精舍

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

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

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

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

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

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