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恶巷伯嫉,闻善皋陶都。
空言非衮挞,焉有赏与诛。
君子定相忘,小人将见图。
口过信未免,心过吾实无。
浪自作臧否,了不关生枯。
龟壳爱钻灼,何如伏泥途。
见恶巷伯嫉,闻善皋陶都。
空言非衮挞,焉有赏与诛。
君子定相忘,小人将见图。
口过信未免,心过吾实无。
浪自作臧否,了不关生枯。
龟壳爱钻灼,何如伏泥途。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和对人世态度的诗歌。诗人通过自我审视与社会观察,抒发了对人心善恶、赏罚是非以及个人的处世哲学的深刻思考。
“见恶巷伯嫉,闻善皋陶都。”这一句表明诗人对于周围的人事有着敏锐的观察,从中得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里的“巷伯”和“皋陶”,分别象征了恶行与善举,而“嫉”和“都”则显示出人们对此类行为的普遍态度。
“空言非衮挞,焉有赏与诛。”诗人指出了世间许多空洞无物的话语,并非真正能衡量品德高下或是非功过。这里强调了实际行动与表面言辞之间的差距,以及对奖惩标准的质疑。
“君子定相忘,小人将见图。”这一句区分了君子的宽容大度与小人的斤斤计较。诗中“君子”代表高尚的人格,而“小人”则指那些心胸狭窄之人。前者能以德待人,后者却总在算计。
“口过信未免,心过吾实无。”这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省,即便是言谈举止上有所不当,也并非真正的心理活动。这里强调了内外一致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真诚的追求。
“浪自作臧否,了不关生枯。”诗人批评了那些无端议论、随意赞毁他人的行为,并指出这些言行与个人的生命价值并无关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虚名浮利的鄙视,以及对真实自我价值的重视。
“龟壳爱钻灼,何如伏泥途。”最后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安贫守分、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的赞美。龟壳象征着宁静稳固的生活状态,而“钻灼”则表示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伏泥途”则是对一种平和低调、不求闻达的人生选择的描绘。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对社会上的善恶观进行了一番剖析,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宁静生活、真诚自我的追求。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客迷堕涧逢玉京,云行夭乔风号鸣。
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东坡南去类此客,挤者力尽非求生。
偶然濒海少氛气,复有福地容躬耕。
诸侯历聘谢鲁叟,茅檐燕坐师老彭。
天枢旋结日珠重,人寰下视鸿毛轻。
俗缘渐觉冰雪解,元气乍复蛟虬狞。
远游脱屣入盖竹,初怪长史留家庭。
后来玉斧小儿子,亦入真诰参仙经。
试令子弟学诸许,还家不用剑阁铭。
洞天闻亦有图籍,但恐未免如公卿。
此心愿与世无事,不愿与世平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