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妃曲二首·其二》
《明妃曲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誇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

(0)
注释
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白玉:象征纯洁无瑕。
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势。
椒屋:古代后宫中有椒房,此处指宫廷。
毡庐:游牧民族的住所。
妒色:嫉妒的情绪。
胡女:指边疆地区的女子。
胡琴:中国传统弦乐器,此处可能象征胡地文化。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长安。
未央:未央宫,汉朝宫殿。
泯泯:暗淡无光。
明妃:对王昭君的尊称。
翻译
世上再难寻得如蛾眉般绝世佳人,连花朵见了也会在上林苑感到羞愧。
她自认为清高,不愿用任何世俗的东西玷污自己,哪怕是最珍贵的白玉和黄金。
她远离椒房深宫,投身于荒漠毡庐之中,身影深深埋藏在遥远的沙碛。
即便是汉家宫中的女子也有嫉妒之心,更何况胡女呢?
她只想倾诉情感,通过汉地的音乐,将自己的怨恨寄托在胡琴之中。
只在乎当时能有人理解她的内心,而不关心后代是否有知音。
长安的美人炫耀着自己的富贵,未央宫中争斗不息,时光匆匆流逝。
谁能想到,在历史的烟尘中,只有王昭君的故事流传至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巩的《明妃曲二首(其二)》,主要描绘了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昭君的美貌和高洁,同时也揭示了她被选入宫中后所遭遇的无奈与孤独。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这两句描绘了昭君的美貌,暗示她的美丽超越了皇宫中的花朵。"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表达了昭君的清高,不愿因权势而改变自己的本性。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昭君选择了出塞和亲,远离宫廷的繁华,投身于荒凉的边疆。"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暗示了她在异域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嫉妒和猜疑。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昭君的情感只能寄托在琴声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不幸遭遇的哀怨。"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昭君的深情厚意超越了时代,成为永恒的主题。

最后两句"长安美人誇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对比了昭君的低调与宫中其他女子的奢华,而"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则强调了昭君虽身陷困境,但其事迹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的佳话。

整体来看,曾巩的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赞扬了王昭君的美德和悲剧命运,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独立。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别莆田陈君彦质追送不及怅然有作五首·其五

层云一何颓,东风一何煦。

子舟一何驶,子行一何踽。

望望如见之,何当与话雨。

(0)

送汪伯昭游白门伯昭将自京口至栖霞寺因忆旧游走笔得四绝句·其四

鼓楼冈下路高低,处处萝墙映竹畦。

记得清凉留宿夜,香灯贝叶雨窗西。

(0)

新秋夜坐

水烟凉独夜,坐惜几家眠。

僧阁掩深际,磬声生悄然。

竹归人意净,萤漾壁光圆。

乡国方邻乱,幽心忽易迁。

(0)

集林光禄新第得花字

到户尘喧远,开门蕙径斜。

图云流碍栋,刻鸟立窥纱。

带笋移邻竹,裁枝寄别花。

残霞藏宿雨,弱柳堕栖鸦。

亭敞分歌伎,池清漾钓槎。

谁言光禄第,定是石崇家。

(0)

浣衣曲

幽荷冉冉新篁密,皱縠含风波浸日。

靓妆融冶粉红香,浅碧银塘映花立。

双双玉腕漾清漪,雾縠摇波光陆离。

不因惊起鸳鸯伴,花外玉郎那得知。

(0)

送潘景升北游八首·其四

七贵雄门,五陵侠士。幂雾连云,星流电驶。

载尘康庄,扬风易水。恻惜荆高,经过赵李。

历历天上,不瑕有咫。娱心极宴,聊乐我止。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