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誇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誇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巩的《明妃曲二首(其二)》,主要描绘了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昭君的美貌和高洁,同时也揭示了她被选入宫中后所遭遇的无奈与孤独。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这两句描绘了昭君的美貌,暗示她的美丽超越了皇宫中的花朵。"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表达了昭君的清高,不愿因权势而改变自己的本性。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昭君选择了出塞和亲,远离宫廷的繁华,投身于荒凉的边疆。"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暗示了她在异域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嫉妒和猜疑。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昭君的情感只能寄托在琴声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不幸遭遇的哀怨。"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昭君的深情厚意超越了时代,成为永恒的主题。
最后两句"长安美人誇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对比了昭君的低调与宫中其他女子的奢华,而"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则强调了昭君虽身陷困境,但其事迹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的佳话。
整体来看,曾巩的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赞扬了王昭君的美德和悲剧命运,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