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和靖先生》
《挽和靖先生》全文
宋 / 高闶   形式: 七言律诗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温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

(0)
翻译
他以身作则在河南建立了卓越功绩,坚定地实践信仰并传承家族风气。
不必追溯源头去说文人道德的衰落,如今深深体会到这种精神正向东发展。
七天七夜的梦境中期待着与楹联重逢,三年的努力建屋却无法实现。
嵩山和伊水千年以来的淳朴风气,如同镜子般映照在稽山之中。
注释
身占:占据。
河南:指地理位置。
第一功:首要功劳。
力行:身体力行。
笃信:坚定信念。
家风:家族传统。
渊源:历史根源。
斯文丧: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沦丧。
此道东:这种精神正在东方兴起。
七日梦楹:连续七天的梦境中的楹联。
终有待:终究有所期待。
三年筑室:三年辛苦建造房屋。
恨无从:遗憾无法实现。
嵩伊:嵩山和伊水。
千古温淳气:千年的淳朴风气。
稽山:古代山名,这里可能象征文化传承。
鉴影中:在镜像或历史的映照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闿的作品,名为《挽和靖先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某位德高望重之人的品行与家风,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与修身之道的深切理解。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这两句点出了被赞美者在河南省内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坚持不懈地遵循其家族的美德与传统。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渊源可能指的是文化或学问的渊博,而“斯文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文化衰败的感慨;然而通过这位德高望重之人的榜样,诗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修身与学问的重要性,这条道路是东向而行,即不断前进。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这两句可能在表达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一方面,七日之梦象征着短暂的遐想;另一方面,三年筑室则是对稳固生活基础的渴望,但这都未能如愿。

"嵩伊千古温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 嵩伊指的是嵩山和伊阙,这里象征着崇高与美好;“收入稽山鉴影中”则可能是在说将这些美好的品德和景象永远镌刻在心中。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学问、修身之道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以及对于崇高美德的赞美。

作者介绍

高闶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春日偕刘郡丞过徐藩参园亭遂辱留酌

郡斋稀吏事,并驾出乘春。

散步入芳园,清幽绝嚣尘。

主人雅多情,呼童喜留宾。

开尊临清涟,振衣陟嶙峋。

梅坞香正飘,篁丛色方新。

登阁俯翠微,怡然畅心神。

周览景物佳,更对华筵珍。

清歌出兰房,曼声遏行云。

闻君恣窈窕,妙舞起缤纷。

把臂罄交欢,飞觞莫辞贫。

良辰不易逢,胜赏可谁论。

安得息尘劳,日日来车轮。

(0)

重阳次日同诸大夫登北岩式时侄解台郡,隐此

搜奇直上郁岧峣,何异巢居落木标。

星窦几湾开石屋,雷坛半壁驾飞桥。

到来便觉尘心尽,坐久全令暑气消。

一自挂冠甘遁后,旁人误作楚魂招。

(0)

即事

台榭参差枕水湄,夜深箫管未休吹。

繁华此日知何处,惟有垂杨拂地丝。

(0)

苏门松柏图寿念吾苏徵君六十有一

名山何巀嶪,缥缈甲蓬瀛。

苍松既抱节,翠柏亦含贞。

芙蓉万叠横天碧,虬鳞绕□参鸾翊。

嵚岑葱郁迥尘寰,中有仙人常憩息。

君不见偓佺茹实走如飞,又不见公和清啸常童色。

君今过轴任徘徊,汗漫逍遥亦快哉。

序属长赢逢览揆,西池彩戏寿筵开。

孙曾竞进松醪斝,满注擎将柏叶杯。

百杯聊自醉,青山常作对。

临涧漱清流,盘桓此眉黛。

更有芝兰浥露寄光金,掩映看陆离。

长条便可凌霄汉,嫩蕊长教傍赤墀。

(0)

赠得白桃

樱桃脸自带胭脂,忽讶相逢事可疑。

岂谓红颜披素练,却将艳质改冰肌。

嬉春姊妹非杨柳,凝露翩翻似雪儿。

独抱灵犀同玉洁,羞从态黛斗蛾眉。

(0)

石潨山

遥望平林曙色温,淡烟新霭正纷纭。

高低松竹阴相接,撩乱藤萝暝不分。

谷口行人冲雾出,林间啼鸟隔溪闻。

不知初日散空翠,惟见青山生白云。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