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地千里,垂垂天四围。
隔溪胡骑过,傍草野鸡飞。
风露吹青笠,尘沙薄素衣。
吾家白云下,都伴北人归。
漠漠地千里,垂垂天四围。
隔溪胡骑过,傍草野鸡飞。
风露吹青笠,尘沙薄素衣。
吾家白云下,都伴北人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诗人以深远的视角,捕捉了边疆地区的宁静与壮阔。开篇“漠漠地千里,垂垂天四围”两句,用“漠漠”和“垂垂”来形容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宽广无际的天空,营造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接下来的“隔溪胡骑过,傍草野鸡飞”两句,则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生活景象。“隔溪胡骑过”表明诗人所处之地与异族相邻,而“傍草野鸡飞”则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情景,通过动态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自然与和谐共存的氛围。
“风露吹青笠,尘沙薄素衣”两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边塞的气候特点。秋天的清晨,微风习习,带来了露水的滋润,而行走在沙尘飞扬的小路上,即便是素净的衣衫,也难免沾染上尘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象,更传递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质朴与艰辛。
最后,“吾家白云下,都伴北人归”两句,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家园位于白云之下,与北方的人们一同迎接归途。这里的“白云”,既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也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都伴北人归”则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想。
老龙全身著艾蒳,不耐久蛰潜拿空。
爪头拨动阳春信,香在霜痕雪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