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普照寺观石镜相传黄巢过此照其形为异类因纵火焚之久乃复明苏子由宰绩溪日尝有留题石刻今不存矣》
《游普照寺观石镜相传黄巢过此照其形为异类因纵火焚之久乃复明苏子由宰绩溪日尝有留题石刻今不存矣》全文
明 / 程敏政   形式: 古风

高崖直下如削铁,不识何年鬼工截。

巧令中有鉴光寒,万古照人长不灭。

绿苔半锁苍藤封,雾雨不晦天然铜。

禅家意巧作幻境,邻近便起空王宫。

泗滨浮石曾充磬,明者何妨堪作镜。

玉蕴山辉古则然,此论行时众方定。

颇闻巢贼窥山城,虐燄一日昏其明。

杀心久已变豹虎,何怪照出非人形。

我来适当春雨后,老僧立话徘徊久。

小苏旧迹今已亡,惟有遗诗在人口。

东风萧萧吹瘦颜,笑复摩挲对面看。

山灵可解知人意,照见胸中一寸丹。

(0)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描绘了普照寺中的石镜奇景。诗人首先惊叹于石镜高崖上的峭壁如铁,不知何时被巧妙地雕琢而成,其寒光映照万古不灭。绿苔与苍藤增添了神秘气息,仿佛禅意幻境,附近还有空王宫般的建筑。

石镜曾被用作磬,明净如镜,即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其天然铜色。诗人提到黄巢过此,因石镜照出异类形象而纵火,但最终石镜重放光明。苏子由曾在此留下诗篇,但现在石刻已无存。

诗人游寺正值春雨之后,老僧与他交谈,石镜似乎能理解人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丹青。整首诗以景生情,借石镜寓言世事变迁,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蕴含哲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韵味。

作者介绍
程敏政

程敏政
朝代:明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猜你喜欢

五峰合涧诗.稽留峰

武林神仙宅,代有隐者游。

谷静云性闲,源长水涵幽。

吾居馀十年,自足忘百忧。

岂嚼不死草,夙陪无生俦。

道惭情未损,身与世为雠。

安得会昔人,竹枝歌中秋。

(0)

十六观经颂.中品上生观第十五

受持五戒八戒斋,修行诸戒回向愿。

命终生彼闻法音,应时即得阿罗汉。

(0)

颂十六首·其九

不传之传句,先贤也不传。

佛祖未出兴,早是有付传。

不妙之妙句,古圣也难宣。

黄头碧眼老,如何及言宣。

不真之真句,人天未生前。

若以言道趣,只徒在目前。

不传妙真句,三世不变迁。

毕竟道人眼,万岁绝易迁。

寥寥而本传不传之传,明明而今妙不妙妙,玄密密而深到不真真玄。

毕竟道人眼,亿劫不异迁。

(0)

送化士

洞山身如椰子大,不畜粒米与茎菜。

无人烟处门打开,接待方来也奇怪。

吉山从作山中主,只用十方菩萨子。

二时钟鼓不曾亏,是汝持来还供汝。

两翁同中具生杀,明眼高流试提拨。

可中见得无少差,是谓能持吉山钵。

(0)

四威仪·其二

住,对火浩歌敲火筋。有客来,炉中出煨芋。

(0)

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證·其三

干戈平定日,湖海倦游身。

况得君为社,招呼我辈人。

初无家似燕,宜有喜如春。

悬想西山下,雨馀钟鼓新。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