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全文
清 / 周之琦   形式: 词  词牌: 祝英台近

掩金觞,横玉箸,生怕别离又。

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

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对残月、晓风杨柳。

断肠后。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

飘瞥灵衣,天半枉回首。

早知槿艳无多,便应日日,向纸阁、芦帘厮守。

(0)
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面对离别的复杂心情。

开篇“掩金觞,横玉箸”,通过动作细节,营造出一种即将分别的氛围,金杯被轻轻掩住,玉筷横置,暗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让人心生不舍。接着,“生怕别离又”直接点明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生怕再次经历离别的痛苦。

“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骊驹是古代马车上的装饰物,常用来象征离别。听到骊驹的声音,意味着又一场离别即将上演,而“絮飞骤”则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纷飞的思绪,如同雪花般迅速飘散,难以捕捉。

“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对残月、晓风杨柳。”这里通过一系列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美与哀愁。车轮转动,仿佛连魂魄都被牵引,鞭梢轻摇,梦境随之摇曳,对残月、晓风、杨柳的描写,既烘托了离别的氛围,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断肠后。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离别之后,心已破碎,不禁追问:在这次分别之后,是否还有机会再相见?对重泉(指死亡)的担忧,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飘瞥灵衣,天半枉回首。”灵衣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灵魂或离别后的思念,即使在天际回望,也无法触及,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无法挽回的遗憾。

“早知槿艳无多,便应日日,向纸阁、芦帘厮守。”槿花的美丽虽然短暂,但若能珍惜眼前,每日与所爱之人相伴,或许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句话既是对离别的一种无奈接受,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与期许。

整体而言,《祝英台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深刻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之琦
朝代:清   字:稚圭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生辰:公元1782年~1862年

周之琦(公元1782年~1862年),字稚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周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猜你喜欢

金陵曲送客返金陵·其二

雨雪官街夜市寒,六朝灯火未曾残。

城南步马还城北,廿四航边次第看。

(0)

秣陵春望有作·其四

松竹阴寒欲雨天,南朝古寺暮钟连。

山僧不记谁家腊,依旧楼台甲子年。

(0)

秋日庐山作寄缪天自

一啸霜林叶尽飞,白云终古独无依。

山中五老长相待,何事秋深尚不归。

(0)

春尽·其三

一夕春归失丽华,无多蛱蝶扑晴沙。

红馀杜宇无非血,白到棠梨不是花。

(0)

樵妇词·其三

褓中儿女鹧鸪衣,藤笠团团月一围。

解唱徭歌偏不唱,恐惊花里郁鸡飞。

(0)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三十一

崖光石滑总篙痕,撑起熊罴百丈蹲。

斗大龙蛇题不得,墨濡头发向天门。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