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
《同》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一刻积一日,因循忽七年。

孰云天道迩,不鉴下民冤。

海陆频征战,城池尽变迁。

吾君幸何地,数祷紫微垣。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同》。诗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忧虑。

首句“一刻积一日,因循忽七年”,以时间的累积比喻社会的缓慢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短短的一刻钟积累起来,竟不知不觉间过去了七年,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漫长。

接着,“孰云天道迩,不鉴下民冤”一句,表达了对上天的质疑与不满。在诗人看来,天道似乎离人间很近,却未能洞察民间的疾苦与冤屈。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以及对统治者未能体恤民众疾苦的批评。

“海陆频征战,城池尽变迁”描绘了战乱频繁、国土动荡的社会景象。海陆之间,战火不断,城市与乡村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吾君幸何地,数祷紫微垣”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所在位置的疑问和对君主的深深忧虑。在这样的乱世中,君主究竟身处何方?诗人多次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得到指引或解救,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其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隐鳞山楼作

城市苦堀堁,山楼夙相期。

结构已经岁,登眺始于兹。

东引极绵旷,西临叠歧嶷。

恰与翠屏晤,赏兼丹霞私。

月耿婉夕槛,岚凝界晨楣。

栖迟更累日,应接非一时。

淙壑转靡息,森林杳频迷。

云区见崖鹿,阳岫闻山鸡。

物意惬所适,吾踪合相追。

心惟幽讨会,兴及清秋宜。

颇怪籧篨客,顾觉神翻飞。

君其日强饭,永言随杖藜。

(0)

过淮阴

客问淮阴道,人过跨下桥。

春风吹野树,落日照寒潮。

楚汉山河改,君臣恩怨销。

唯应酬漂母,千载奠兰椒。

(0)

侍司马公发疃亩至茂屿十六韵

遵渚有馀清,看人白鸟明。

遥分平野色,乍入大江声。

旋旋空濛失,嶷嶷积翠生。

短柽当岸立,老鹳逐陂行。

进艇枯河涩,扶筇绝巘轻。

危峦骖别榭,神瀵堕前楹。

日月频挥掷,山川暂合并。

双眸凝不极,一啸意难平。

壮志听鶗鴂,高怀讯杜蘅。

交情多险巇,世事太纵横。

珍重鲥鱼脍,寻常竹笋羹。

奕过天再旦,卧至日西倾。

有地恣幽讨,无时解宿酲。

乾云栖老石,苦雾罩荒坪。

万虑缘于俗,千年好是名。

沧洲鸥鹭在,敢愒旧时盟。

(0)

庄亭

庄亭树色晓生寒,几处扁舟欲渡难。

白鹭窥人双眼碧,仓庚呼雨一衣单。

东来鸱革浮天柱,西去羊裘入钓竿。

惟有酒旗青不捲,月明摇橹隔江看。

(0)

冬暮写怀

寒竹寒松相对形,更无知已到幽庭。

看来只有閒塘柳,春未来时眼便青。

(0)

春霜吟

夜气升春空,为霜不为露。

幽兰植庭隅,桃李置当户。

户暖霜不入,散作庭中素。

巧笑众所惑,蛾眉易生妒。

桃李恃芳颜,幽兰抱贞固。

托根苟得所,奚用伤迟暮。

白日中天行,霜消复谁顾。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